中青在线
2003年10月1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24小时分秒见证历史辉煌
2003年10月16日 10:38:30

 

  15日:

  5时20分 航天员出征仪式在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这里,亲切会见首飞梯队3名航天员。胡锦涛说,“神舟”五号马上就要发射了,这是你们盼望已久的庄严时刻,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庄严时刻。一会儿,杨利伟同志就要作为我国第一个探索太空的勇士出征,就要肩
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去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相信你一定会沉着冷静,坚毅果敢,圆满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等待着你胜利归来。

  5时30分 身着银灰色太空服的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报告:请示出征。

  5时55分 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指控大厅里,4块面积为48平方米的巨幅液晶光阀大屏幕上,显示着从我国西北大漠载人航天发射场传来的壮观画面:高大的发射塔架,拥抱着乳白色的巨型运载火箭,火箭上端承载着“神舟”五号飞船。大屏幕最左边显示,执行首飞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正在飞船舱内做准备,杨身穿白色航天服,左臂上是鲜艳的五星红旗。21小时18分的太空旅程即将开始。

  6时15分 进入飞船返回舱的杨利伟坐到了用合成材料特制的座椅上。此时,离火箭升空还有2小时45分钟。杨利伟在舱内进行各项准备,完成100多个动作。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屏幕上,一行清晰的数字显示杨利伟生理参数正常。

  6时28分 杨利伟在飞船里开始阅读飞行手册,然后不停地测试周围的设备。

  6时31分 杨利伟将自己固定在座椅上,采用平躺姿势,不停地挪动着好让自己更舒服。

  6时34分 杨戴上手套,并自如地举起左臂扶正航天头盔。此时,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标示着不断变化的北京时间、任务时间和飞行时间,排成五个阵势的数百台终端机上不断跳跃着各种飞行控制理论参数。大厅里此起彼伏地传来各测控站(船)宏亮、准确的报告声,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8时45分 杨利伟向指挥人员报告:“神舟五号,15分钟准备。”语气显得非常坚定沉稳。

  9时00分 托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型运载火箭升空。在大约10分钟的飞行中,“长征”二号 F型火箭完美地完成了抛逃逸塔、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的一系列动作。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送进预定轨道后,这枚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质量的火箭结束了它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9时10分 火箭按计划把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配备有直升机和特殊车辆的火箭残骸搜索小分队迅即在各预定落区开始寻找火箭“黑匣子”和箭体残骸。按照计划,火箭的逃逸塔、助推器、芯一级和整流罩将先后落在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到陕西榆林地区的4个落点,全线距离近800公里。搜索小分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火箭的磁记录仪,即人们通常说的“黑匣子”,这是记录火箭飞行数据的重要仪器,有助于了解遥测系统无法得到的一些数据。磁记录仪将送至有关部门进行数据分析,火箭的其他部分残骸,也将运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或者做就地引爆解体处理。

  9时34分 航天员杨利伟报告:“感觉良好。”

  9时42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9时46分 电视新闻再次播出消息:“神舟”五号飞船工作正常,航天员杨利伟向地面报告:“感觉良好。”并播出了杨利伟临出发前的一系列照片,包括他身穿宇航服的英姿。“尽管两年多没见面了,他看上去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大姐杨利君注视着屏幕上关于杨利伟的每一个细节。

  10时33分 测控船结束跟踪,“神舟”五号航天飞船一切正常。

  10时40分 聂海胜的家乡。知道弟弟可能要上太空的消息后,五姐聂道勤打电话向母亲报喜:“海胜要上电视了!”由于家里没电视,母亲便希望能从邻家的电视上看到自己引以为荣的儿子,村里却突然停电了。72岁的张妈妈说,儿子很争气,也很孝顺。她从前年春节从海胜家回来后,就没再见他。得知飞天第一人不是海胜时,张妈妈说:“我儿子很优秀,他以后还有机会。”

  11时00分 “神舟”五号开始绕地第二圈飞行,航天员由卧姿改为坐姿。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此时正在观看“神舟”五号发射实况。“神五”发射的成功,引来在场专家们的热烈掌声。

  11时08分 杨利伟在太空享受他的午餐。杨利伟此次带上太空的食品主要有压缩饼干、点心和陈皮牛肉、鸡胗、鸭胗等十几种肉类副食,还有足够3天用的水。

  11时12分至14时15分 航天员杨利伟进行太空飞行中的首次休息。他解开身上的缚带,但保留了绑在腿上的带子,以防飘浮起来。

  11时50分 “神舟”五号已进入绕地球的第三圈飞行。

  12时20分 黑龙江省龙江县龙江镇龙西村。翟志刚的哥哥翟志强正在观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电视报道。他从炕上跳下来大叫:“就是他!就是他!我六弟!”电视里,作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梯队的3名航天员之一的翟志刚,身穿蓝色飞行服,站在执行首次飞行任务的杨利伟身后,面露微笑。志强俯身在80岁的母亲耳边大声说:“娘,你看,你的老儿子成英雄了!”

  13时39分 “神舟”飞船进入绕地飞行第四圈。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上显示,航天员杨利伟呈仰卧姿态,正在记飞行日志。

  15时28分 “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五圈飞行。航天员杨利伟的画面再次出现在指控中心指挥大厅左前方大屏幕上。

  15时52分 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向杨利伟了解了飞船工作状况和他的身体状况。杨向地面报告:航天服气密性良好,飞船工作正常。

  15时54分 飞船变轨程序启动,指挥控制大厅右侧大屏幕三维动画实时显示,飞船尾部喷出橘黄色的火焰,加速飞行。很快,飞船又进入平稳的飞行状态。整个过程中,杨利伟始终神情镇定。

  15时57分 杨利伟的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变轨成功。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飞船发射升空后,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近地点高度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43公里的椭圆轨道。实施变轨控制,就是要将飞船推入距地球表面约343公里的椭圆轨道。变轨能否成功,对飞船按计划在轨进行科学实验和准确返回地面预定着陆场具有重要影响。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将同时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和微重力水平监测等科学实验。目前,空间科学实验进展顺利。

  16时00分 飞船即将飞跃美国南部,杨利伟报告说他一切正常,进行过午休。他的心跳为每分钟60多次,一切指标都正常。此时,杨的父母妻儿全部在指控中心通过大屏幕观看杨利伟的太空生活。他们于15时15分进入指控中心大厅。大屏幕显示,杨利伟正在阅读太空飞行手册,神情镇定。

  17时03分 杨利伟再次出现指控中心指挥大厅的屏幕上。他的脸看起来涨得通红―――因为人在失重情况下,血液会集中在头部。他报告说,此时自己的体温为37℃,血压为高压110,低压69,心跳每分钟68次。杨利伟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他从飞船舷窗向外拍摄地球,由于失重,相机的镜头盖飘了起来。杨告诉大家:“我看见了美丽的地球”。声音清晰宏亮,大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17时30分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在指控中心指挥大厅与杨利伟进行天地对话。杨利伟解开身上的安全带,与地面通话:“谢谢首长的关心,请首长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工作,把后续任务完成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在通话完毕之前他告诉地面:“我已经喝过水了”。

  18时24分 “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七圈飞行。

  18时40分 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18时40分 杨利伟在太空发出问候,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此时,“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七圈,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太空时,杨利伟从飞船上发出问候,他说:“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向祖国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19时55分 妻儿同杨利伟进行天地对话。杨利伟在太空里向他们招手问好。此时,飞船进入绕地飞行每八圈。

  16日:

  5时35分 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飞行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送返回指令。

  5时36分 “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5时59分 “神舟”五号返回舱与推进舱成功分离。

  6时许 布设在新疆和田的活动测量站报告,飞船进入中国国境上空。

  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显示屏幕上,标志飞船飞行轨迹的曲线,经过“远望”三号测量船和纳米比亚、马林迪和卡拉奇测量站的测控区后,进入和田活动站的测控区域,飞行在中国国境上空。20分钟后,飞船返回舱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着陆。

  6时23分 当“神舟”五号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6时28分 地面搜索人员距返回舱落点7.5公里。

  6时36分 地面搜索人员找到了“神舟”五号返回舱。

  6时38分 搜索人员报告,杨利伟身体状况良好。

  6时51分 杨利伟在舱口向大家招手,神态自若。

  6时54分 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综合本报记者 冯春梅 柴继军 亓树新 潘志贤 程刚 李建泉 沙琳 陈剑 本报特约记者 赵雁 刘冰 唐文俊及新华社报道)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