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0月1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声音
交通工具的“经济人”选择
2003年10月17日 01:14:29

刘以宾

  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王炜教授关于“自行车太多,影响了城市的道路交通,致使道路的利用率不高,机动车运行缓慢,尾气排放量增加,城市空气污染加剧”的判断以及“严格控制自行车的数量”的观点既出,据说读者反映强烈。

  有人称其为“贻笑大方
”的观点,有的则诘问“发表此高论者想必属有车一族”,意思是说王教授未能站在平民、大众立场看问题。笔者倒不这么认为,甚至感到某些读者片面理解了王教授的思维方式、分析方法和其结论的全部含义。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电视中常有这样的镜头:上班高峰时,自行车潮水般地在整条街道中涌动。与其把自行车大国现象看成是一种文化,倒不如把它看成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密集度、城市格局以及交通道路历史沿革等客观条件下特有的产物。也许,王教授的判断正是基于这一立场,试图从宏观上、整体上寻求一种资源配置更合理、道路使用效率更高的思路和方法。

  从交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运行效率的角度看,公交确实优于自行车:其一,无论是地铁、轻轨还是公共汽(电)车,人均占有空间都明显小于自行车;其二,任何公交的运行速度都远远高于自行车;其三,尽管大城市道路一般都分出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但交叉路口常成为严重降低整体效率的瓶颈。如果把所有交叉口都建成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一方面增大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大骑车人的体力支出成本。也许因为公交有规模效益的优势,即使人口密度比我们低、道路条件比我们好的发达国家,也一直主张公交优先。

  在生活、消费问题上,几乎任何人都算得上半个经济学家。这倒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经济学理论,而是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直觉和本能。

  具体到选择交通工具的问题上,如今之所以这么多的人仍然选择自行车,不是因为大家对它有什么特别的文化偏好,更不是人们喜欢在风霜雪雨中历练性情,而是因为选择公交方式的综合性价比或曰成本收益率仍然低于自行车。

  限制自行车也许是必要的,关键是限制的思路。从公交优先的原则出发,与公交相对应的各种“私交”都应被限制,尤其是如今十分红火的私家车。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假如说私家车的过度发展已在客观上挤占、侵害了骑自行车人的正常利益,那么,通过增大其消费支出成本以限制私家车发展是合理的。

  而对于自行车,则不能简单地用增大支出成本(例如上牌照费、年检费、罚款金额等等)的方式予以限制。出路也许只有一条,即进一步改善公交,包括增加公交乘坐的舒适度、控制票价上涨甚至通过财政补贴适当降低票价、更合理地安排公交线路,以增加人们短途出行的便利性等方式,使人们在不同交通方式性价比的比较中自愿放弃自行车。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