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0月2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众保险公司决出境外上市“第一股”
中国人保11月将在香港低价挂牌
2003年10月27日 03:22:53

本报记者 严桦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日前在“中国健康保险发展论坛”上透露,中国人保股份公司将于11月6日在香港挂牌上市,目前正在进行上市前的路演工作。

  至此,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保险等多家国内公司争夺中国保险境外上市“第一股”的激战终于决出了结果,中国人保拔得头筹。

  据悉,为准备在香港上市,
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今年7月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拆分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中国人保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人保改制重组方案,控股公司与股份公司按照主、副业分离的原则实现资产、财务、业务、人员、机构完全分开,各自独立自主经营。与保险直接相关的资产和业务全部划归拟上市的股份公司,其他资产和业务留在了控股公司。中国人保财产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方案是以 H股在香港发行股票并上市,然后择机以 A股形式在内地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认为,这次人保夺得了中国保险在海外上市的头筹,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中国保险业的改革遭遇瓶颈,需要突破,只靠内力推动已经非常困难,上市就是要借助外力推动改革。从经济利益上看,中国人保在香港上市最高募资额将逾50亿港元,每股定价1.3 1.7港元之间,是很低的价格。

  郝演苏说,目前,国内企业中有一种误区,认为只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好,但没有考虑,进去以后,在国际市场的位置如何。在海外上市的股票,如果能够成为蓝筹股和绩优股当然很好;如果成为垃圾股,对公司的负面作用将更大。

  郝演苏说,应该注意到,有些国企海外上市的公司是采取极端手段维持股价、收益、分红和企业形象的。中国电信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移动电话双向收费公司之一。它用这种方法维持国外证券市场的股价,支持高额的股息,损害的是国内众多用户的利益。保险公司香港上市,如果控制不好,也会把高成本转嫁给国内的消费市场。

  他分析,过去,我国的保险企业走粗放经营的路子,重规模,不重效益。人保上市后为维持较好的股价,可能改变现在的经营策略,某种程度上导致有些产品价格上升,收缩有些边远地区盈利差的业务,以此提高利润。如果占国内财险70%的人保产品涨价,还会产生联动效应,带动整个保险市场效益提高,业绩提升。但对上市公司来说,保持良好的股价和业绩不应该靠产品涨价而是应该靠降低成本和规范化管理。

  据悉,目前,我国的保险公司都在积极准备上市,上市辅导期满的股份制保险公司共有7家,分别是新华(寿)、泰康(寿)、太平洋(寿)、天安(产)、华泰(产)、大众(产)和平安(集团)。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