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0月2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滇池开湖捕鱼 市民却不敢吃
2003年10月29日 01:57:05

本报记者 张文凌

  9月1日滇池开湖捕鱼了,但昆明市民却在质疑这些生活在富营养型污染湖水中的鱼能不能吃。迄今为止,有关部门仍未对滇池鱼作检测分析。

  今年滇池封湖禁渔10个月,是历年来最长的一次。开湖以来,渔民们千帆竞发,即使下起大雨依然坚持捕捞。这些渔民因滇池水质恶化而难以靠海为生,因此,一旦开湖便极为踊
跃。

  今年昆明市发放的捕捞许可证也比去年增加了500本。开湖捕鱼时限两个月。相关部门预计今年鱼产量可能会比去年上升,能有7000吨。但是半个多月过去,渔民收获甚少。他们说是滇池水质不好造成的。而昆明市民更关注的是滇池中的鱼能不能吃。

  目前滇池中以人工投放的鲤鱼、白鱼、草鱼、银鱼、鲢鱼为主。鲤鱼和白鱼不吃蓝藻。以蓝藻为食的鲢鱼本身具有降解藻毒素的功能,体内存留的藻毒素非常低。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定说,滇池鱼与滇池水质污染没有必然联系。据观测,滇池外海大部分水质与鱼塘水质相比并不差。所以滇池鱼可吃而且安全。刘永定说:“水生所滇池工作站的人都吃滇池里的鱼,感觉味道比池塘饲养的鱼还鲜。”滇池银鱼一直出口日本、欧洲,出口前都经过严格的卫生指标检测,未发现污染超标现象。

  但是也有专家有不同意见,尤其对银鱼引入滇池争议较大,他们认为:“银鱼的引入导致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众多湖泊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其经济效益远远小于治理和防治相关污染的费用。银鱼已经造成严重的生态入侵灾难。”

  这些专家认为,滇池的鱼不仅是经济资源,更是重要的生态资源。鱼被捕捞等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被去除,使湖泊获得了自我净化和休生养息的机会。但是多年来的过度捕捞,使滇池的鱼获量下降,严重影响了鱼类的自我更新和繁育。从外面引入大量草鱼和杂鱼后,这些外来鱼抗污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食性广,很快成为滇池的优势鱼种。它们迫使原来的土著种类消失。外来杂鱼大量消耗水草,以致于水草供给不足的时候,自己也面临灭顶之灾。水体中大量的营养物质不能有效地被水生植物吸收和同化,也无法通过鱼类的捕获从水体中去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中断,营养物质沉积水体,为水体富营养化埋下了祸根。近年来,针对滇池蓝藻频频爆发的情况,投放了大批以蓝藻为食的鲢鱼。但据有关机构研究,一个75公斤体重的人,如果每天吃大量滇池里的鲢鱼,连续吃20天,藻毒素会使其产生中毒症状。

  据《蓝藻毒素危害健康机理及预防对策研究》报告说,藻类毒素经口或静脉进入体内后,主要累积于肝、肾等器官,会使肝、肾受损,可能诱发肝癌。食用含海藻毒素的海产,轻者会肚子痛,重者可导致失忆或死亡。

  虽然近年来没有“吃滇池鱼发生意外”的报道,但滇池的污染严重,令许多市民不敢再吃滇池鱼。市民呼吁负责卫生、环保、动物检疫、渔政管理的部门对新近捕捞的滇池鱼作检测分析,看其是否受到污染,让市民能够明白、安全、放心地食用滇池鱼。这样也才能保护渔民的利益。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