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1月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时评
这回抓到点子上了
2003年11月05日 01:36:28

鲁宁

  浙江嘉兴举行的第1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导演年会”在务虚的氛围中突然冒出一条实质性新闻:中国电影立项、审查推出重大改革,除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特殊题材之外的剧本无需再向电影局申报;对部分影片试行地方申请自主审查;电影分级以16岁为界;以不触犯法律为界线,尽量不对送审影片“动剪刀”。

  该
新闻见诸11月3日《文汇报》头版,虽只是个“豆腐块”,但意义不小。因为此前半个多世纪,电影审查一直比较“严厉”,电影局副局长吴克称此举为“重大改革”。对此番改革是否够得上“重大”另当别论,但“电审”松动的判断谁也不能否认,说明政府对影视业的管制也在与时俱进。

  说“电审”松动意义不小,是从民本与民生的立场看问题。无论穷国富国,不论各国的国情差异,电影文化都属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是基于普通人生存、生活现状并反映、浓缩、提炼这种现状的社会文化。电影文化只有根植、记录百姓的生存、生活状态即所谓的世相百态,才有发育、发展的社会沃土,也才会被百姓所认同消费。改革以来25年间,百姓物质生活质量与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成比例,电影市场的大幅度萎缩就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写照。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对民生同等重要,当前者有明显改观后,后者就更显其不可或缺性。3年前的夏天,电影市场刮起一轮“5元票价”冲击波,许多评论作者和业界人士由此乐观地预言,中国电影业将重新迎来“第二春”。在乐观派看来,国内电影市场的萎缩是票价逐年升高引起的,中间还夹带着中影公司对影片发行权的不当垄断(这种影响当然客观存在)。“5元票价”一来,电影放映市场引进了票价竞争机制,观众自会重新走进电影院的。

  当年,我却是个不赞同如此预言的“反对派”。因为我认为,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消费经验,即市场上的商品光价廉而物不美,依然是难以卖动的。观众本是消费者,自会考虑文化消费的性价比。如果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只解决了价廉而继续物不美,继续把观众当做被动受教育的对象,广大观众照样不会买账。后来的事实确实印证了我的看法。

  相隔一年,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先后召开,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在社会各层面不同程度地推开。这次“电审”松动又与此大背景密切关联。国产电影的复苏,或者说要想把千千万万的观众再吸引到电影院里来的努力,从电影立项、审查改革着手,算是抓到了点子上。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