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7日电(记者冯春梅)来自载人航天工程战线的8位功臣,在鲜花和掌声中,自豪地走上了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的首场报告会,今天下午隆重举行。
报告团成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航天英雄杨利伟,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长征”二号
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荆木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宏,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站长、零号指挥员郭保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员席政,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飞船应用系统副总指挥高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姚峰,用亲身经历,介绍了载人航天工程人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王永志作了题为“走跨越创新之路,圆千年飞天梦想”的报告。这位中国航天的老科学家,以详尽的事实,回顾了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把赶超目标瞄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第三代飞船,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的情况。
荆木春在报告中介绍说,“用最可靠的火箭,将中国首位航天员安全顺利地送入太空”,是千千万万火箭研制者对祖国和人民许下的郑重诺言。为了这个一生中最庄严、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承诺,他们殚精竭虑地铸造中国第一枚载人火箭―――“长征”二号
F火箭。正是这种无私奉献,培育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火箭精神”,为中国航天员铺就了一条通往太空的平安大道。
杨宏的激情报告,仿佛把大家带进了那些难以忘怀的日子。他说,为了走中国研制之路,造世界一流飞船,他们进行了一场为时6年的攻关战。
来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郭保新,向大家生动讲述了飞船发射时惊心动魄的情景。席政的报告把大家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高铭在会上生动介绍了中国科学家为发展空间科技献身航天应用的动人故事。
姚峰来自我国惟一一支航天器回收部队。他介绍了这支部队17次赴四川盆地,两闯云贵高原,6上新疆戈壁,5进内蒙古草原,行程120多万公里,圆满完成了16颗返回式卫星、5艘“神舟”飞船的测控回收任务和多次火箭、导弹测量任务。
杨利伟的报告深深感动了全场听众。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成长为航天员的奋斗过程,以及在执行“神舟”五号飞行任务时在太空的真切感受。
报告团成员的精彩报告,使与会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载人航天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
这是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举行的第一场报告会。之后,报告团将分赴天津、上海、重庆等地作巡回报告。中宣部副部长高俊良主持了今天的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