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1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美国不是中国教育的参照系
2003年11月10日 01:27:13

文妍

  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最近给中国基础教育泼了盆冷水,他说,“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美国学生扎实”这种想法是可怕的自我麻醉。我相信,丘先生道出此言是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善意提醒,中国教育界应该致谢。但就我个人而言,并不完全认同丘先生的评判。

  正如20世纪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
曾经说过的那样:“教育培养人是个极其复杂的题目……对这个问题只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就是决没有普遍适用而简单易行的办法。”所以首先,教育产品的质量,即每个个体的人接受学校教育后的结果,不仅仅是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所能决定的,每个社会成员的成长都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和个体共同作用、共同施力的过程。我们不能仅凭部分个体的发展状况就全盘否定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丘先生只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和认知,根据部分中国学生没有出类拔萃或是知识结构不完善这一个局部的事实就对中美两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水平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未免有失偏颇,这更不是做科学研究的态度,其结论恐怕也难以使人信服。

  其次,教育不像其他行业,比如汽车制造业,其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有很多硬指标可以衡量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各有其特色和价值,很难比较谁优谁劣。评判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仅仅把几所学校和几个学生做对比。

  第三,美国的确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都最发达的国家,在各行各业都拥有最优秀的人才,但如果以此为论据来证明它的教育制度就是最好的,教育质量是最高的,在逻辑上恐怕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一个国家的人才建设不是完全由学校教育决定的,除了学校教育以外,更多地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和科技的腾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她吸纳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助力于经济和科技,也助力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拥有高水平且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

  事实上,美国人也并不认为他们的基础教育是最好的。

  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宣誓就任后的第2个工作日,就制定了联邦政府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新政策,首先公布了名为《不让一个儿童落后》的教育蓝图,其中指出:“即使在今天,近70%的城区四年级学生不能达到全国阅读测验的基础水平。我们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在国际数学测验中落后于塞浦路斯和南非的学生。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发现他们在能够修习正常大学课程前必须补习功课……然而在花费数千亿美元于教育之后,我们仍远未能实现教育优异的目标。”

  有意思的是,布什政府的教育新政策,不仅重视基础科目的重要性―――英语、数学和科学作为核心课程科目,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备受重视,许多州在各自的课程标准中都明确规定了对掌握这些学科的要求;还特别重视考试的评价作用,明确要求每个州都要为三年级至八年级的学生组织英语阅读和数学学科的考试,每年一次,并将此考试作为联邦经费资助的一种条件。考试在美国教育改革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倒有点向中国学习的意思。

  我引用这些资料,不是要证明美国教育不好,只是想说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有其长处和不足,都要根据某一历史时期具体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对教育政策进行修订,对教育模式加以改革。因此,杨振宁先生的看法“中国与美国式的教育,不能讲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还是客观公允的。

  第四,退一步讲,中国的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目前确实都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而美国的教育也确有许多优点和先进之处,值得中国教育借鉴和学习引进。但这并不等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就要完全以美国教育为参照系,不论是文化传统还是社会现实,中美之间都有着极大的差异。

  国内教育界、知识界一直都很推崇美国的基础教育有自由、宽松、快乐的氛围,能够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批评国内基础教育沉重的学业负担压抑孩子的兴趣、抹杀孩子的个性。像《素质教育在美国》、《高考在美国》得到了相当多文化人的追捧,大家恨不得中国马上就能实行美国式的教育、美国式的高考。可人们忘了一个最基本的国情前提:美国社会资源丰富,国力强大,其高等教育已经是“高度”大众化,人人都能上大学,其所谓高考,即 S AT也只是一个水平考试。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中小学生自然也就没什么学业负担,可以尽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既是教育大国又是教育穷国,大学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要,高考的性质只能是一个选拔性考试。既然是要选拔,题目就肯定有难度,按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要有区分度,否则就失去了选拔的功能。

  此外,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也影响着其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东亚的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虽然经济比较发达,高等教育也比较发达,高考一样给学生带来极大压力和学业负担。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把美国的“高考”移植过来,如果强行移植,结果只能是水土不服。

  其实,这也是我最担心的。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和文化界有一种倾向,不管谈教育哪一方面哪个环节的问题,都要拿美国教育来说事,以美国教育做标准。我不反对教育改革要有国际视野,但前提是不能脱离本土文化和现实国情。我们吃过这方面的亏。新中国的教育体系是按照苏联模式构建的,现在的趋向是把原来的观念和体系全部推翻,再按照美国的构建。美国的未必就都适合中国,也未必就是最好的。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