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1月1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回到大阪 回到巅峰
――中国女排沉浮荣辱十七年
2003年11月16日 04:00:51

本报记者 马年华

  历史竟然是如此惊人
的相似―――22年前的11月16日,中国女排第一次登上了世界排坛之巅。以这次夺冠为起点,中国女排塑造了一段五连冠的辉煌历史,写下了中国体育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段佳话,也点燃了中国民众巨大的爱国热情。22年后的11月15日,在同一个地方,在同样的形势下,面对同样强劲的对手,中国女排又一次让国人感受到了激动,让国人收获了喜悦,同时又一次冲到了世界排坛的顶峰。

  1981年至1986年间,中国女排成为中国体坛上最受关注的一支王牌之师、一面负载着自豪与荣誉的精神旗帜。女排的成就也成为激励整个中华民族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

  世事总是那么变化莫测、不可预料,1986年的世界锦标赛冠军竟然成了那支荣誉之师的最后辉煌。此后,汉城奥运会的惨败让中国女排在国人心目中走下神坛,中国女排从此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磨难。在中国女排重新开创辉煌之际,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过去那段令人痛心的时光。

  “骄娇”二气起祸端 中国女排失魂魄

  中国女排的五连冠让球员风光无限,同时也让球员滋生了骄傲的思想,队员难以管理,训练水平难以保障,这成为中国女排从巅峰滑落的根本原因。1988年,出现在汉城奥运会上的中国女排已经不具备称雄世界排坛的实力,也没有了曾经拥有的霸气和顽强的意志。训练水平不高,比赛时便心中无底,每当比赛遇到困难时,运动员便失去了自信,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最终只获得了第三名。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中国女排滑向低谷的开始,中国女排也从此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谷底挣扎。

  在4年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成绩进一步滑落,竟然负于当时的二流球队荷兰队,最终仅仅获得第七名。到了1994年,中国女排更是一跌不起,获得世锦赛第八名的历史最差成绩。此时,中国女排头顶的光环彻底消失,中国女排沦落为一支世界二流球队,不得不面对重新冲出亚洲的严峻现实。中国女排迎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段日子。

  此后,郎平的上任曾经为中国女排带来了希望与光明,中国女排一度让人觉得又找回了过去的自信,也开始拥有了与古巴女排抗争的资本。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获得了亚军,这成为中国女排17年间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的收获。可是,这一佳绩却没能成为中国女排重新登顶的转机。随着郎平的引退,中国女排再次出现滑坡,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仅获得第五名。中国人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奥运会的失败浇灭。

  教练换了六任 女排陷入怪圈

  1986年,张蓉芳执教中国女排,拿到了五连冠的最后一个冠军,她功成身退后将教鞭交到李耀先的手中。性格懦弱的李耀先无法成为铁帅,也没能赢得队员的信任,中国女排在训练和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原已形成的战斗力开始下降,最终导致了汉城奥运会的失败。李耀先引咎辞职,也成为中国女排水平滑落的替罪羊。

  从此,中国女排频繁更换主教练。一旦球队成绩不理想,教练便成为攻击的靶子,辞职便是他们惟一的选择。胡进、栗晓峰、郎平先后被推上主教练的岗位,但谁都没有将中国女排带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他们或因战绩不佳而被免职,或因身体原因而主动引退。

  换教练也许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教练换得太勤,却影响了中国女排训练的连续性,也导致了战术设计和打法风格的波动和摇摆。中国女排在这种经常的变动中损失了太多的时间,难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一个稳定的主力阵容和一以贯之的战术思路。中国女排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见证盛衰史 教练第一人

  1980年,中国女排队伍里就有了陈忠和的位置。不过,他那时在队里担任的是陪打员,做的是默默无闻的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女排的五连冠里有他的奉献。

  陈忠和在中国女排里扎了根,他扮演的角色先是陪打教练,后是助理教练,协助主教练工作。他见证了中国女排的辉煌历史,也经历了中国女排的黑暗岁月。因此,对于中国女排的了解,没有人比他更多,对于中国女排缺少什么,也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他选材的眼光以及对阵容大刀阔斧的调整,加上他对女排运动的新技术新潮流具有较深的了解,对其执教成功起到了帮助作用。

  更重要的是,老女排的拼搏精神,通过陈忠和传承给了新一代女排队员。在本届世界杯赛中,我们惊喜地看到:新女排队员身上已经有了老女排队员的影子,新女排姑娘与老女排队员一样自信坚强,她们与其前辈们一样具备了克服困难、战胜逆境的勇气和决心,她们的韧劲和拼搏精神让她们变得坚不可摧。

  22年前,中国女排首次夺冠时,今天女排年龄最小的队员18号张萍尚未出生。当老女排从顶峰开始跌落时,今天的这些队员还都在幼儿园里。如今已是全新的又一代人。

  曾经历中国女排最辉煌时代的老将张蓉芳说,时代不同了,由于环境、排球运动的发展等因素,新老两支球队无法相比。但是,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女排精神”却是一脉相承。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