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2月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吉林大学校园招聘会新风向
多数专业进入“大众化就业”时代
2003年12月02日 01:06:44

本报记者 彭冰

  本报长春12月1日电

  毕业生人数连续4年居全国高校首位的吉林大学,截至今日已举办了100多场校园招聘会。作为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月的主会场,11月30日―12月1日,又有两万余名2004届大学毕业生涌入吉大洽谈会场,与600余家用人单位对接。从规模看,吉大就业市场的起伏波动,在高校中颇具代表性。采访中,记者发现,今年吉大就业市场体现出三种趋势。

  汽车、外语、石油、药学仍供不应求

  金杯客车在吉林大学的招聘宣讲会快结束时,一位女生挤进会场。“工作地点在哪?”“沈阳。”“沈阳啊。”女生嘀咕了一声,转身走了。

  继去年火了一把之后,今年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仍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广州本田、天津一汽等均已在吉大举办了招聘会。

  “目前看,汽车专业的就业形势是供不应求。所以,毕业生们都追求大企业、大城市,造成沿海发达城市的企业以及大企业‘挤破门’,而其他城市的中小企业‘门庭冷’。”吉大就业指导办公室的一位老师说。

  石油地质类、药学类、外语类专业的毕业生也很走俏。由于中日、中韩经贸往来增加,日、韩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办厂,日语、朝鲜语专业的毕业生在今年特别抢手,甚至无论学生是学什么专业的,只要日语、朝鲜语过关,都可以立即签约。

  据悉,吉大2004年毕业生总计达1.6万余人(较去年增加25.75%),其中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只有293人,石油类的不超过40人,而生物技术与朝鲜语,每个专业不超过20人。人少岗位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难免挑肥拣瘦。

  往昔“热门”仍不肯自降身价

  不少往昔的“热门”专业,如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却仍不肯自降身价。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吉大规模较大的一个专业,2004年毕业生达1204人,加上通讯等其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总计达3000人左右,但IT业用人需求已持续两年低迷,很多企业都在削减用人计划。

  吉大就业办老师介绍说,今年不少IT企业开始实施“人才储备战略”,即对中意人选不是马上签约聘用,而是签订“备用协议”,什么时候需要用人,再与签约对象联系。可即使如此,很多毕业生仍抱着“月薪4000元”的心态,拒绝了“一般”公司的邀请,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也陷入了同样的怪圈。据记者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了解,目前,全国的三甲医院对临床医学的本科生基本没有需求,而该专业毕业生仍不愿去市、区级医院,很多同学坚持考研,拒绝就业。

  大多数专业进入“大众化就业”时代

  “对大多数专业毕业生来讲,由于进入人才市场的各层次人才比较充足,他们的就业开始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吉大就业办老师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2004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人,再加上2003年未能就业的,估计进入就业市场求职的毕业生在300万人左右,而社会对毕业生的总体需求与去年基本持平,这就迫使很多大学生不得不降低择业标准,以一个高素质劳动者的身份,到普通岗位就业,到一线就业,到基层就业。

  统计显示,近3年,吉大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工作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到非公企业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奔赴基层、自主创业、“非正规就业”的比例也在攀升。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趋于理性化,除个别专业毕业生外,那种盲目追求高薪、高待遇的毕业生越来越少,主动与用人单位谈薪酬的也很少见了。据调查,本科毕业生对毕业后的月薪期望平均落在了1200元左右。”吉大就业办老师说。

  在洽谈会现场,记者发现,许多学生认为,与追求待遇相比,第一份工作更需要积累经验。在对就业地点的选择上,不少毕业生表示“拥挤在大城市,机会越来越少,只要单位、个人有发展,中、小城市一样可以考虑”。

  据统计,2003年,吉大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达400名,较2002年增加了21%。而该校就业办老师告诉记者,近期,还有许多2004届毕业生咨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情况,想到西部去开创一番事业。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