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12月2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世界市场并不缺油,国内产量稳中有升
“油荒”凸现石油市场机制缺陷
2003年12月22日 01:47:09

本报记者 刘世昕

 
“油荒”仍未消退

  12月18日一大早,广州的舒先生去公寓附近广花路三元里一家BP加油站加油。很遗憾,油站贴出通知说,0号柴油和90号汽油紧缺,只提供给在该站长期挂账的客户。该加油站员工出言谨慎:昨天还有油,今天只剩一点存货了,要给老客户留着。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供油。

  舒先生前行三四公里后,终于在西湾路同德东的中石化加油站找到90号汽油。加油站的员工告诉他,前段时间的确有点紧张,但他们一直没有断过油。开车两三年了,舒先生从来没有过加不着油的经历。“12月初油价已经往上调了,为什么买油还有困难?”舒先生很纳闷。

  能源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舒先生可能不知道,很多领域都受到“油荒”的影响。比如,民航总局近期发布,自12月15日起,民航国内航线票价中“燃油加价”的上浮幅度将提高3个百分点,由现行不得超过公布票价的11%调整为不得超过公布票价的14%。这就是说,航空公司上调机票价格有了更大的空间。

  12月初,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布了《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对国内成品油价格作了进一步调整。按照《通知》规定,北京等地从12月6日起提高成品油价格,其中,90号汽油零售价格每公升上调0.16元,97号汽油上调0.18元。

  然而,用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一位专家的话说,上调油价并不能马上让“油荒”得到整体缓解。原因是,“世界并不缺油,此次‘油荒’更多地是因为国内石油市场存在天生的缺陷”。

  经销商囤积?

  “国内市场的确表现出供油吃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龚金双说,今年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供油带来巨大的压力,从产业来分析,2003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耗油高的重化工业带动的。另外,今年夏天南方各省出现的持续高温使水电供应短缺,燃油发电需求大幅增长。

  龚金双分析说,除了与以往相同的宏观调控外,今年还有两个方面的国家行为对成品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国家减少了汽柴油中准价的调整频度,有几个月按常规该调整汽柴油中准价,但国家没有调整。比如,受非典影响,五六月间国家没有调整中准价,之后几个月,各地都在加足马力生产,相关部门可能考虑到一些企业要恢复生产也没有调整中准价。

  他解释,由于国际油价持续高位,按接轨公式计算的零售中准价远高于市场现行的中准价,经销商们预计,国家中准价极有可能上调,囤油没有价格的风险。因此,成品油经销商控制油品投放量,从而加剧了汽柴油市场供应偏紧状况。其最终结果是,一方面,市场的用油需求量在增长,另一方面,供油方大量囤油,要等着调价后再释放手里的存货。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龚金双的观点。

  该中心分析认为,现在石油市场的状况是,虽然世界原油价格今年以来一直处于较高价位,为每桶30美元左右,但这主要是由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强劲发展势头引起的价格上涨,是市场机制的结果,而不是没有油。

  此次中国“油荒”,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历经过的两次大范围能源危机有本质的不同。当时,国际市场上确实无油可供。而近几年,世界原油产量与供给基本平衡,供略大于求。据预测,未来20年世界石油市场仍然是供略大于求。

  从国内看,今年以来,国内原油生产平稳,产量略有增加,1至9月累计生产原油1.26亿吨,稍高于去年同期产量,其间没有出现任何生产中断或降低。而且,国内炼油加工能力为2.7亿吨,全国炼厂开工率达80%左右,完全有能力满足国内需要。同时,1至8月,进口石油高达8000多万吨,年内可突破亿吨大关,进口渠道基本通畅。

  国际市场不缺油,国内供需大致平衡。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油荒”?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市场机制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油荒”还将出现,甚至愈演愈烈,靠涨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市场缺陷

  市场有哪些缺陷?有专家首先把矛头指向定价。

  目前,国家把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和新加坡、纽约、鹿特丹3地油价挂钩,管理部门根据3地情况决定价格。这种机制本身及政府操作的方式注定其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永远都落后于市场变化本身。

  今年下半年以来,一方面成品油特别是柴油的市场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位运行。市场对涨价的预期普遍增大,而受机制影响,市场又不能及时获得价格变化的许可。结果,手中有原油垄断权的两大集团为避免损失,采取谨慎的低库存策略;一些社会经销商甚至两大集团的经销企业开始囤积,导致市场更加短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还有专家认为,市场的缺陷说白了就是垄断造成的。

  1998年机构调整,原石油工业部改为中石油。从此,中石油和中石化成为两家完全独立的全系列石化集团,经营从勘探、采油、炼油到销售的所有环节。为调整其竞争关系,国家将两家划为南北公司,按照地域将原石油部部属企业划入两家,并允许其在全国境内开展竞争。

  同时,国家赋予两大“巨无霸”对成品油的垄断经营权,规定成品油由他们集中批发,并且各地区新建的加油站统一由两大集团全资或控股建设。从此,国内汽、柴油市场由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变成了垄断的市场。

  市场的缺陷还在于管理权的分散。目前,与能源相关的管理、开发以及研究职能,分散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电监会、国家环保总局等若干相关部门。比如,石油的进口配额、国内石油市场准入的管理在商务部,油气战略规划在国土部门,定价又归发改委。如此,可能导致政府管理效率不高甚至管理失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中建议,组建统一的政府能源管理部门,以体现国家整体利益,统筹能源各产业的发展和利益协调,综合规划国家能源战略和制定能源政策。按照“政监分离”的原则,组建职能相对集中的能源监管机构,由其对存在垄断特征(如电力、天然气)和安全问题较突出(如煤炭)的部门实行独立监管。“面对市场,我们有太多的课要补,包括很多职能部门的角色都要发生转变。”龚金双说。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