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1月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山沟小兵的大理想
2004年01月04日 02:26:51

本报记者 韩俊杰

 
高级科研人员可以造导弹、造飞机,解决大问题。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也可以用科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却实际的问题。

 

  刚入伍时,杨汝军是个偏僻山沟里守仓库的小兵,学历高中。

  13年后,已取得12项科研成果的他,3获国家专利,1次荣立二等功,成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这个山沟里的小兵,用顽强的毅力,不断超越着自己,不断实现着自己远大的理想。

  1990年3月,刚入伍的杨汝军,来到总后勤部武汉基地某油料仓库。

  到仓库没多久,杨汝军被调到仓库自动化控制室当操作员。面对控制室里眼花缭乱的按钮和指示灯,杨汝军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没知识,没技能,在现代化设备面前,你就是个傻子!”

  不服输的杨汝军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在正常课程之外,他把计算机定为主攻方向。计算机书籍比较贵,买不起,杨汝军就到学校图书馆里借着看,一点一点记笔记。上学3年,他记下了4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

  学校里上机每晚3元钱,杨汝军津贴太少,就找到学院科技开发部,为人家义务打字,趁工作空隙上机练习。会用还得会修,杨汝军又到学院自动化设备维修站当义务工,看专家教授们怎样排除故障,趁机“偷”学经验和技术。

  从军校回到仓库任业务处助理员,杨汝军踌躇满志。上班第一天,他接到的任务就是拿着布条和棉纱,到储存油料的山洞里擦螺丝。原来,山洞里阴暗潮湿,设备上的螺丝老是生锈,隔几天就得擦一次。

  “能不能把大家从这样低效率、低层次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杨汝军擦螺丝擦出了灵感。1个月后,杨汝军设计出了全封闭式螺丝防护帽,将暴露在外的螺丝,封闭在一个密闭的空腔内,彻底让擦拭螺丝的布条和棉纱下了岗。

  从那以后,杨汝军更加留意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他对战士进行问卷调查,搜集仓库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几年下来,他记录的资料就有100多本,达70多万字。

  战时油料管线的抢修一直是个难题,抢修中,管线中的油和气必须隔离,否则会产生重大险情。可原来用夹板、泥巴、纱布等材料隔离,既不科学,潜在危险也很明显。

  一天,杨汝军参加仓库举行的篮球赛,两个队激战正酣。作为中锋的杨汝军,却忽然抱着篮球愣在场中,队友喊他传球他都听不见。球赛结束后,杨汝军一头钻进工作间,利用篮球充气放气给他的灵感,设计出了新型“油气隔离器”的雏形。

  接下来的试验正值盛夏,工作间闷热难耐,橡胶硫化时发出的气味刺得杨汝军双眼疼痛,视力急剧下降。白天做试验,晚上还要分析处理各种数据。在经历了20多次失败后,新型油气隔离器研制成功了。

  杨汝军所在的仓库很早就制定了《仓库人才培养五年计划》,把每一名官兵的学习成才都纳入到统一管理之中。为鼓励杨汝军搞科研,仓库每年都向上级为其申请科研经费。

  而这一切,更加坚定了杨汝军为部队服务的决心。不少地方单位听说杨汝军有科研发明专利,纷纷许以高薪聘请,都被杨汝军谢绝。一位老板给他出主意:把科研成果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然后高价卖出,就可以得到上百万的收入。

  杨汝军用行动回答了劝说他的人。申请国家专利时,在“专利人”一栏中,杨汝军毫不犹豫地填上了自己所在部队的名字―――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回报着部队。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