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1月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去年中国平均每天有近300人死于车祸
中国公路遭遇“黑色星期一”
2004年01月08日 03:29:12

新华社记者 李安定

  1月5日,成了中国快速公路历史上的“黑色星期一”。在“关爱生命”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尚原则的今天,“马路杀手”却在大显淫威,疯狂地从城市繁华的街道上和现代化的高速路上吞噬着众多鲜活的生命!

  新年刚过,各地一桩又一桩惊心动魄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接踵而来。北京第一起重大事故,发生在新年钟声敲
过不到两小时。二环路上一个追尾事故造成1死6伤,一个花季少女被撞车引起的大火吞噬。

  1月5日星期一,中午,在北京南四环路,一辆自西向东行驶的平板大货车追尾一辆宝来轿车后,撞过护栏,冲进对面车道。一瞬间,先后与毫无防备的7辆大小车辆相撞,造成6人死亡。车道一片狼藉,3个小时中北京南城交通几乎瘫痪。

  同一天,京沈高速路637至641公里的路段上浓雾弥漫,由沈阳开往北京方向的一辆满载乙醇的槽车,被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型货车追尾相撞,造成大量乙醇泄漏。在抢救过程中,由于大雾障目,在随后半个多小时里,100多辆汽车先后连环相撞,造成5人死亡20多人受伤。

  身处两个现场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眼前的场面。北京南四环路事故中,一辆轿车中两位男女青年卡在被撞变形的车体中,用专业破解工具才把遗体拖出来。车边散落着他们刚刚从超市采购的食品。瞬间的飞来横祸,就让他们跨越阴阳两界。而在京沈高速路的事故现场,尸体横陈在路边,血水融化了薄雪顺着坡路一直流淌。

  在京珠高速路的湖南段,5日凌晨已经有一辆大客车撞在一辆熄火停在路边的货车上,巨大的冲撞力顿时让客车面目全非,车内5人死亡,8人重伤,23人轻伤。哭声,呻吟声不绝于耳。

  汽车本来带给人们的是更大的出行半径,是更大的社会财富。但是对于因车祸丧生的人和他们的家庭来说,交通事故带来的却是飞来横祸,灭顶之灾。疾驰的汽车瞬间变成“马路杀手”,对每一个开车、乘车或走路的市民,正变成随时会在身边现形的噩梦。

  交通事故已经跃升为中国第一位的非正常死亡因素。一个惊心动魄的事实是,2003年,中国平均每一天中被车祸夺去的生命近300人,近乎全年因SARS肆虐造成的死亡总数。

  当中国老百姓终于开始享受汽车文明;当汽车产业终于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拉动力之一;当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私人轿车超过90万辆,1/3的市民怀揣驾驶执照的时候;当各大城市的快速路一环又一环地建设,全国高速路总里程达到世界第三位的时候;这一切意味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的汽车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对开车的、走路的中国人来说,应该学会如何走新路;对于交通管理者来说,应该学习如何管理新交通。

  京沈高速路事故发生后,有的司机问:为什么不立即封路,致使后面的车继续撞上来酿成大祸?有关负责人告诉去采访的记者,封闭高速公路不是交警部门所能决定的,它要经过一系列程序。要省交管局、高速公路管理局、交通厅层层报批后,方能下令对存险路段进行封闭。恰恰是去采访的记者冒险拦住了大雾里飞驰而来的一串汽车,当刹车下来的司机看到眼前3米处扭成一团废铁的成串汽车时,个个吓出一身冷汗。

  而在北京,正在进行百日交通大整顿,全市交警辛苦出勤,严查交通违章。然而还是年年冬季整顿的老一套,而且以开单罚款为主。特别有代表性的是,在一些禁行标志模糊的路段,交警不是站在路口劝阻司机进入,而是等在路段中间来一辆,罚一辆,乐此不疲。而在像南四环路这样长达20多公里的危险路段,几乎不见交警的踪影。在这里,超速行驶、违章超车、超员超载,重型卡车走小车线的现象比比皆是,却无人问津。一位每天都要走南四环路上下班的朋友对我说,发生在1月5日的事故早在意料之中,只不过不知哪天碰上就是了。

  愿1月5日在各地发生的这几起特大交通事故给我们的交通管理者、地方官员敲响一记警钟。应该像SARS提醒我们重视起公共卫生体系的欠账一样,提醒我们立即着手建设现代化公共交通安全体系。不能无视每年七八万生灵,尤其是无辜的生命好端端地被马路杀手夺去。

  一些简单易行的措施不妨先做起来。比如立即部署交警巡逻车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执勤,及时纠正各种违章;严禁不符合上路条件的卡车、农用车驶入快速路、高速路;提高重型货车司机的资质门槛,加大执法力度,违章不但处罚司机也要依法惩处车主等。顺便说一下,日前刚刚退役的国宾护卫车队的一批宝马摩托车已经入库封存,何不投入道路巡逻,让它们再立新功?(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