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1月1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万把金钥匙 打开致富门
团酒泉市委大力实施青年农民培训工程
2004年01月12日 03:26:32

本报记者 狄多华

  西北地区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时过境迁,谚语的创造者怎么也不会想到,现如今戈壁深处的酒泉农家,再也用不着从地窖里拿出结满冰霜的西瓜招待客人,因为现在啥时候都能吃上新鲜的西瓜了。

  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东坝镇柴门子村,从事温室大棚种植的120户农民,一
个温棚的年收入至少有8000到1万元。农民李玉军说:“这样的收入,3年前我连想都不敢想。”

  大家最感激村团支书王福全的引导和示范,而王福全则最感激团市委牵头实施的青年农民培训工程。

  早在世纪之交,团酒泉市委便立足酒泉市情,提出围绕10大支柱产业,建成100个科技示范基地,帮扶1000户青年科技示范户走上产业化之路的目标。与之配套的便是青年农民培训工程。随后几年,团市委坚持与农业科技部门密切配合,通过举办培训班、组建宣讲团、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对青年农民进行温棚蔬菜、畜禽养殖、林果栽培、棉花种植等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

  各县市党政部门的支持也随后跟上,创造性地展开工作,助科技人员大显身手。金塔县县乡两级团委与农技部门、科技人员签订协议,联手实施“百期万人”培训计划。团肃州区委组织青年参加乡村两级科技知识竞赛,掀起学用技术热潮。团玉门市委则组织青年星火带头人和农村青年中的“土专家”、“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解难题,被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技服务110”。

  2004年前两天,记者赶往玉门市花海镇中闸村,正巧碰上镇农技服务中心技术员张国平到村上搞有关棉花种植的讲座。这已是该镇今冬第四场讲座。村会议室里,挤满了闻讯赶来的老老少少40多个村民。58岁的万登高侍弄了几十年庄稼,听了讲座后,他不得不承认:“现在种啥都得讲科学,不听不行啊!”

  到2003年底,科技培训使酒泉7万多青年农民受益,全市8成青年农民年接受科技培训3次以上,涌现星火带头人4800多名。

  在酒泉,你会看到,温室大棚里忙碌着的大多是年轻的面孔。看着长势正旺的反季节蔬菜,20岁出头的星火带头人王文武说:“现在城市即便有月收入1500元的岗位,我也不会动心。”同行的乡干部王建民感叹道:“农民最讲实惠,有这样的带头人,自然会有人跟着干,用不着我们干巴巴地说教。”

  酒泉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鼎三告诉记者:团市委牵头实施的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真是抓到了点子上。2003年,有百万人口的酒泉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4000元,在甘肃省名排第一,比酒泉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少3298元。在酒泉,已经出现了城里人返乡创业的新景观。

  团酒泉市委书记张立东说:“团组织抓农民科技培训,是在啃硬骨头。但坚持不懈地推进科技培训,就等于给千千万万的青年农民送上了千千万万把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党委领导点评

  中共酒泉市委副书记盛世高:

  共青团实施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是立足长远,抓到了点子上,抓到了根子上。团组织依靠自身努力,在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之间引线搭桥,让他们各自展现才华,是服务青年的重要举措。

  团酒泉市委的实践证明,加强青年农民的科技培训,是对农村经济发展最好的智力投入,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