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1月1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浙大:考试的脸在悄悄变
2004年01月14日 02:24:54

单冷 本报记者 董碧水

 
学生自行命题考试、模拟招标法考试、设计代考试、研究主导型教学及考核模式……近年来,浙江大学的考试名目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新―――

 

  编者按 又到期末了。不管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这个时候都得接受一场又一场的考试,以检验这一学期的学习效果。

  考试评价制度是教学的指挥棒。这几年,社会各界对传统考试的方式方法有不少批评,认为僵化死板的考试捆住了教师的手脚,增添了学生的负担,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很多学校都在对传统的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进行改革,考试形式越来越多样和灵活,考查内容也越来越重视对能力的评价,并且,考试改革的范围越来越大。前两年,进入我们视野的往往是大学里一门课程的改革或是一所中小学的新尝试,今天的两篇报道,反映的是一所大学和一个城市的改革举措。教育改革就是如此,不可能天翻地覆,只能逐步推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在不断进步。

 

  学校里的考试,总是老师出题,学生答题。这几天,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科班的学生虽然与其他高校的学生一样,也都在准备期末考试,但他们不是忙着背书本、做答案,而是忙着出考卷,他们是出题考自己。

  自己出题并不容易。该学院的秦迟同学感叹:“如果所学知识不够扎实、没有融会贯通的话,就会感觉无处下手。”他说,刚开始听说让自己出题考试时,以为可以参考很多资料,会比平常考试更方便,但后来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看似一个简单的过程,却比看书复习更花费时间和精力。”

  该学院罗海燕同学说,出题实际上也是一次复习的过程,但这样的复习却和平时不一样,需要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揣摩学生的心理,需要把一些容易出现错误和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

  “自行命题考试”只是浙大目前改革考试方法的诸多模式之一。据了解,近几年,浙大正在进行本科教学项目改革,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到基础课,有数十门课程就是从改革考试方式入手,将统一考试与多样化考核相结合,变考试压力为学习动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工程图学教学基地”负责人、浙江大学机械能源学院的陆国栋教授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就是要让学生把学一学期考两小时变成考两周、考两个月,变成天天在考,这样“考”出来的学生,学得最扎实,也不会怕“考试”。

  “模拟招标法”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课程的考核方式。该课程老师提前一个月就将与课程有关的实际工程项目公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进行模拟投标,一个月后开标,各投标小组进行标书答辩。由于整个过程既有竞争性,又需要课本知识和大量课堂外知识,反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们的标书质量和答辩能力甚至远远超出了任课教师和特邀评标专家的预期。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组1992年就完成了两个国家工程图学基础平台部分的试题库建设。但此后,教学组为实现“教”、“学”、“考”的互融,按一定比例设计了“面试免考试”、“设计代考试”、“自行命题考试”等考试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开始运用知识,又在运用中使知识的掌握得到深化。如今,这些考试办法成为面向浙大工科类3000余名学生开设的《工程图学》课程的主要考查方式。

  据了解,为达到考试方式多样化和考试内容的多元化,老师们在实践中尝试了很多种方法,如在设计等专业类课程中,采用大型作业、口试、撰写小论文等方法进行考核;有的在开学之初就告诉学生题目,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有的允许学生考试时携带参考资料,但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摘抄整理的;还有采用面试加论文方式的。

  浙大老师认为,考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技能的高低,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等,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情,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浙大经济学院副教授景乃权曾在他授课的两届本科小班中推行了研究主导型教学及考核模式。他以20%的课堂讨论分、50%的论文和口试答辩分、30%的平时作业分构成对学生成绩的总体评价。在开学之初,景老师就督促学生关注经济热点,收集材料,然后根据兴趣自行选题、自行组合研究小组,在课程结束时完成研究报告,并在班级中公开讨论答辩。虽然景老师开玩笑说学生考试,自己忙得没功夫喝水,但100个学生中就有35人发表了论文,这多少让景老师为之自豪。据悉,这是浙大本科学生在国家一、二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的最高纪录。

  “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思考能力和工作能力,考试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景老师认为,小团队论文写作的考核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搜索学习、思考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自信心。“而这正是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关键”。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