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2月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压岁钱,凸显家庭理财教育的苍白
2004年02月06日 02:48:07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5日电(记者高文静)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的压岁钱让中国几亿孩子一夜间“暴富”。然而压岁钱的“流向”,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家庭理财教育的不足。

  压岁钱是中华民族重礼仪重情谊的典型载体。春节,在喜庆的氛围里,小辈们给长辈们行磕头礼,表示对长辈的敬重与祝福,长辈
们则发给小辈们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表示对小辈们的关心和爱护。

  压岁钱带来的典型“后遗症”就是家长们的心理负担:如果把压岁钱交给孩子,家长担心他们还没有自控能力,会胡乱花掉,由家长保管又担心孩子不乐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理财能力没有任何信心。我国的理财教育在压岁钱面前显露了自身的尴尬。

  目前,我国大部分孩子欠缺理财意识。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高二学生王垒过年收到了3000多元压岁钱,没几天就在网吧“泡”光了。他如此快速花钱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这笔钱来得太容易了。”

  在呼和浩特市,像王垒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农历大年初五以后,孩子们“压岁钱”的出笼出现了一个小高峰,孩子们买手机、做头发、购彩票、打游戏、请客吃饭已成时尚。

  呼和浩特市的一些家庭今年用“压岁言”“压岁书”代替了“压岁钱”。他们试图从根源上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从钱上移开。然而,很多人对此并不赞同。

  内蒙古工业大学18岁女生赵婷对记者说:“从小到大,父母从没有让我独立支配过钱。不管买什么,他们都替我做主。结果现在我感觉自己根本就不会花钱。”

  收到“压岁书”的王衡对记者说:“对过年的企盼很大程度上是对压岁钱的渴望。压岁钱不光是看得见的物质,它也体现了一种朴素的情感。”

  大学教师王女士说:“孩子的压岁钱总是要给的,关键是要用得合理、恰当。这就要家长们教会孩子如何花钱、理财。给孩子压岁钱,让孩子自己支配,对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成熟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孩子乱花钱应该有应急之策,但不能以传统民俗的丢失为代价。王女士认为:“压岁钱承担了非常重的社会功能。压岁钱的施与取,既表达了共度佳节、喜庆热闹的意思,也体现了‘父慈子孝’的传统伦理,是对家族血缘关系的确认和对传统伦理的强调。我们万万不能舍弃。”

  专家指出,当理财教育的苍白凸显出来时,家长应在把握好给孩子压岁钱数量的同时,对孩子的花钱方式进行指导。通过让孩子支配压岁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节约美德、自制能力及与人为善的品德。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