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2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山歌带你回家
2004年02月10日 00:27:15

记者 林洁

  本报梅州2月9日电

  2月7日至9日,首届中国梅州国际山歌节,把客家中秋时山歌擂台的热闹带到了南国的初春。

  开幕式上,由阎肃、徐沛东、陈小奇、朱德荣等13位中国著名词曲作家为梅州“量身定做”、饱含客家山歌韵味和现代感的10首新山歌,陶醉了闻风而来的客家人。客家山歌表演擂台赛上,来自加
拿大、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众多山歌手,与内地客家山歌手一道尽情斗歌。平远的船灯舞、兴宁的杯花舞、五华的竹马舞、大埔的鲤鱼舞等,向观众展现了山歌艺术的缤纷多彩。

  客家山歌继承了诗经三百篇的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此次山歌节期间举行的山歌表演擂台赛上,梅州本土山歌手们还亮出“摸题即兴演唱”绝活,使得赛场内呈现出十分少见的大型“逞歌”场面。

  一位特意从印尼回到梅州参加山歌节的老华侨,百感交集地对记者说,离开家乡几十年,已经好久没有听过这么正宗的客家山歌了,歌手们那一声声“哎呀嘞”的山歌调,让人觉得“无论走到哪里,都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一样”。

  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又伴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远播。千百年来,富有特色的山歌,也就成为海峡两岸乃至海外无数客家后代,寄托思乡情怀的重要载体。

  在参加山歌表演的嘉宾中,来自台湾的客家山歌团陈美钅奇引起了媒体和观众的关注。

  今年61岁的陈美钅奇祖籍广东梅州,她的祖辈在百余年前来到了台湾苗栗县,并把来自祖国的客家习俗和传统祖祖辈辈都传承了下来。陈美钅奇虽然10年前才开始学客家山歌,但自1994年加入台湾客家山歌团以来,已在台湾的山歌大赛中拿过5届冠军。

  据她介绍,台湾客家山歌团不仅每年在台湾巡回演出,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演出,所到之处都吸引了大量观众。

  “唱山歌让我和祖国内地的山歌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来台湾就住在我家,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大家在一起切磋歌艺,真的是很开心!”陈美钅奇说:“来到这边唱山歌,有种回家的感觉。”

  在首届梅州国际山歌节上尽领风骚的还不只是传统山歌,《梅开盛世》、《寸寸河山寸寸金》等10首“新山歌”,同样在山歌节开幕式演出当晚大放异彩。打动了许多观众。几位国内一流的词曲作者也对于传统客家山歌的改良与变革,普遍表示了肯定和赞许。认为增加山歌的流行元素,丰富其时代内涵,可以有效地增强其对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吸引力,从而推动山歌这种民间艺术更加完善和进步。

  总策划之一的著名音乐人陈洁明认为,“新山歌”被定位为梅州的旅游歌曲,而歌曲作为听觉识别系统,它的宣传效果比广告好很多,《请到天涯海角来》、《太阳岛》等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山歌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而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会否影响它本身的韵味?

  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等指出,传统客家山歌与许多同类型的民间艺术一样,存在着地域性强、技巧难度过大、题材偏于狭窄、手法较为陈旧等缺点,创作如果不发展,就可能出现被取代和淘汰的危险。现代艺术家创作的山歌肯定会变味,而且一定要变味,要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时代的胸怀。

  参加本次山歌节的许多歌手,也对传统山歌在下一代手中难以为继表示了隐忧。他们说,山歌创作,可取其曲调、风格之精髓,升华曲式结构、拓展表现题材和范围,进行适当程度上流行化的调整。

  据了解,本届山歌节举办的目的之一便是要以山歌为媒,振兴和繁荣客家文化。为发扬山歌文化,目前,梅州市已经设立了3个专门的山歌研究机构,出版了多本学术专著。为了加大山歌的受众群,有关单位还到大、中、小学校开设山歌培训班。而梅州市每年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专业山歌剧团,走精品经营的路子,每年演出多达120场。去年,剧团精心打造的大型山歌剧《等郎妹》在全省艺术节上囊括8个艺术大奖,实现了叫座又叫好的目标。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