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2月2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校团委当“老板” 大学生做“经理”
华中科大探索学生创业新模式
2004年02月22日 02:12:32

本报记者 从玉华

  红红绿绿的柱形图、高高低低的抛物线、密密麻麻的数据―――像专业审计师一样,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周群伟,每天下班前都盘点这些资料。

  周副书记当“账房先生”已4个多月。2003年10月,该校团委出资当“老板”,4名MBA和1名本科生做经理,成立了一家近200名学生组成的文化所。

  这种由团委
当“老板”、大学生做“经理”的模式在全国是首创,它避免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投资风险。

  前几年,大学生创业风起云涌,可几年风风雨雨下来,成功的案例不多。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开始尝试“创业训练不一定是创业实践”这种教育理念:在校园给学生创业提供基础训练,但不鼓励每个人都去社会上真正创业。

  训练要基地,团委向学校申请了几间大房子。创业创什么?团委向全校学生招标,共有9支队伍竞标。最后,4名MBA和1名本科生组成的团队中标:办文化休闲所,命名“梧桐雨”―――该校有很多梧桐树,飞毛时就像下梧桐雨,这个名字有象征意义。

  “梧桐雨”成立了,商业战略是什么?怎样经营?招聘多少人?怎样管理?所有这些问题都由5名经理说了算。一句话:学校放权,放到最底线,让学生甩开膀子干。

  周副书记全然没有团委当“老板”的派头:碰到2002级MBA李树锋,他叫“李总”;在“梧桐雨”喝杯茶,他自掏腰包;想介绍一个学生当服务生,还得经过“梧桐雨”人力资源部考核。

  周副书记坦言:这种新的创业模式曾引起很大争议。2003年9月的校园BBS上,连着3个星期,“梧桐雨”都是点击、跟帖最多的热门新闻。BBS上炸开了“锅”:学生办“校中厂”,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创业训练,还会影响学习,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不好的影响。后勤部门也不满意,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奶酪要被切分。学校高层态度中立,既不反对,也不提倡。

  但“梧桐雨”还是成立了,总经理李树锋同学说,尽管给员工提供的报酬很少―――1小时3元钱,但招聘那天,桌子都快挤破,最后招了近200名学生。他们都从前台、水吧的服务生做起。做拼盘的是某院系的学生会主席,煮咖啡的是从没喝过咖啡的贫困生,端牛奶的是校园杂志的主编。

  刚进“梧桐雨”工作时,学生们手足无措。校团委干部到各院系求援,老师们赶来给学生培训:从怎样鞠躬、微笑、端托盘开始,手把手地教他们调鸡尾酒、雕花、拼盘,教营销课的老师亲自带学生开展模拟营销。

  “梧桐雨”的名气在校内外传开了。“梧桐雨”不只是营利场所,它成了倡导校园文化的新阵地。每周都有一天,员工、顾客都讲英语,这里成了学校最大的英语角。每周这里都有人组织文化沙龙……

  不经意间,“梧桐雨”改变了校园,也改变了每一个学生员工:乡下来的学生更自信了,城里的学生能吃苦耐劳了。每个人都变得彬彬有礼,作风扎实。

  一名大四新闻系的女生,在深圳一家单位来学校招聘时没赶上。参加招聘结束后,招聘者来“梧桐雨”休息,正好这位学生做服务。3个小时后,她被录用。她说:“是‘梧桐雨’改变了我,我从这里起跳。”“梧桐雨”的第一批员工都将毕业,他们是“梧桐雨”的过客,这种创业模式注定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批又一批学生在这里接受创业的“原始训练”。但,从这个训练营走出去的每个兵,可都有可能当将军。(本报武汉2月20日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