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2月2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帮助农民工子女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谈“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
2004年02月24日 03:14:04

本报记者 刘万永

  ■本报北京2月23日电

  再有一周时间,一项专门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启动,首批将有4000名农民工子女受助,他们每人每年将得到助学金600元,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为什么要启动这一计划,现在进展如何?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负责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

  不要给孩子种下仇恨的种子

  徐永光说,“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既是“希望工程”本身的延续,更是“希望工程”发展的里程碑。“15年前启动救助农村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时,我们统计的结果是每年有100万农村孩子因贫困失学。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量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流入城市,这一情况有很大的变化。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近2000万流动儿童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儿童中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日前公布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儿童的失学率达到9.3%,即每年有近200万孩子失学。”

  “不仅失学人数之众让人感到震惊,失学的性质也让我们感到紧迫。过去,农村孩子失学主要是由于自身家庭贫困的原因;如今,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失学则让他们自身感受到了不公平。这些农民工子女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却始终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得到的只有人们的歧视和偏见。在他们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其保护和教育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他们长大后融入社会,因为没有知识和技能,只能到处游荡,最终成为危害社会的一个群体,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帮助农民工子女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哪怕在草棚里识字,也比流浪好

  1月13日,中国青基会启动了“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以这项计划收到的第一笔捐款―――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捐赠的5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农民工子女助学基金,5年内将按照每人每学年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标准,资助超过5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完成小学学业。

  徐永光说,中央政府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去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专程赴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玉泉路小学,看望在那里上学的农民工子女,为他们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温总理还指出: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并号召社会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可以说,“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的启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要求。

  徐永光说,长期以来,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和繁荣贡献了低廉的劳动力,但他们却没有享受城市的福利,这是不公平的。六部委文件中规定,对农民工子女要一视同仁,这不是照顾和恩惠,而是他们本应该得到的。

  “应该说,地方政府过去一个时期对这一问题认识不够,一些做法甚至让人愤怒。比如,以不符合标准为由,停办或强行拆除打工子弟学校。让孩子们有书读,这是最低目标,打工子弟学校的水平和条件可以慢慢提高。我们不管用什么办法,也不能让打工子弟流失在校园之外,哪怕在草棚学校里识字,也比到处流浪好。”

  希望更多人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据了解,“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公布以后,社会反响热烈。目前,已经有跨国公司、海外华人等单位和个人,与青基会联系捐助事宜。徐永光说,刚刚推出的“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已经成为“希望工程”所有项目中最受关注的一项。

  徐永光说,公益捐助的意义不在于捐助款项的多少,而在于它最终能体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人们的关爱之情。得到捐助的毕竟只是少数人,但通过捐助活动,会影响这一群体,让他们感到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正在为他们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

  “下一步,中国青基会将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人关注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更多关注这一群体。青基会愿意成为这一计划的倡导者,也期待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温总理所期望的城乡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编后语

  本报和新华社国内部联手推出的一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求学调查”到今天为止暂告一段落,然而我们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注不会停止。

  去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到北京石景山玉泉路小学看望农民工子女,指示一定要让进城打工农民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并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以农民工子女为主体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条件,近几年得到很大改善,然而有关政策依然没有贯彻落实到位,新出现的问题呼唤新的政策出台。在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下,政府有责任通过各种调节杠杆,合理调配、优化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教育资源,保障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新产业工人后代的权利和权益,特别是让他们与城里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利;全社会都有责任伸出援助之手,为这个巨大的流动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帮助农民工子女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正如“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的启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要求一样,全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求真务实的帮扶行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