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2月2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车价“由治而乱”的是是非非
2004年02月24日 10:17:34

 

  市场经济与
计划经济的最大不同就是:后者是一切由有关部门说了算,前者则是一切由市场需要来决定的。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任何人都很难对市场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做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市场也是有规律的,正如钱塘江什么时候会起风浪没有人说得准,但它什么时候会涨潮则是有规律可循的。

  但是,今年中国的车市似乎过于诡谲,多年来形成的价格变动规律在这一刻突然失灵了,连一些资深的业内人士也大呼“看不懂”。个中是非,无非一个“乱”字而已。

  降价不再是新闻

  回首2003年中国车市,降价也是主旋律之一。但是那时候,各种媒体还把降价当作新闻来报道,对于那些价格降幅上万的车,一些媒体还附加了评论。但是,进入2004年以后,有关某某车降价的事情突然失去了它的新闻价值,平均一天一款车降价在世人看来都已成为了一种常态,反倒是有关某某车主今天买了一款车明天就降价从而向经销商讨要说法的事情成了大小媒体报道的对象。“降价”,以前厂家和经销商都津津乐道的字眼,在今天居然成了一些商家避之不及的话题,生怕走漏了风声会有消费者找上门来索赔。

  有关汽车降价的新闻竟然会以这种扭曲的形式面世,外界始料未及,业内人士也始料未及。

  到底是谁惹的祸?

  汽车降价的游戏玩成今天这个结果固然有我国汽车产业还很不成熟的原因,但是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更应该负主要的责任。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比上年净增91.71万辆,销售197.16万辆,同比增长75.28%;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400万辆,分别达到444.37万辆和439.08万辆,分别增长35.20%和34.21%。但是,这些辉煌的数据丝毫掩盖不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幼稚和落后。自主开发能力弱和市场竞争手段单一的毛病在这次降价风潮中更是显露无遗。

  亚当?斯密曾把资本比作自由的鸟儿,会由密集的地方向稀少的地方转移。这个比喻在某种程度上同样适用于技术,并且正因为技术有了这一特性,我国的汽车制造商才可以在缺乏自主开发能力的条件下疯狂跑马圈地。由于新车型的研发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在汽车产业相对比较成熟的国家,新车型上市是有季节的。但是中国不存在这个问题,外国有的是现成的技术,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国内众多的汽车制造厂商纷纷采取了简单的拿来主义,争先恐后地引进新的车型,从而造成了一年有50余款新车推出的“盛况”。一款新车才下线即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降价销售便成了必然。并且越是往后,这种趋势越是明显,最终很可能形成一个无法跳出的怪圈。

  如果说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出现上述情况还有些情非得以的话,那么汽车销售业只习惯于一条腿走路的毛病就纯粹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有人曾把价格和售后服务比作汽车销售的两条腿,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汽车售后服务这条腿还严重发育不足。虽然我国早就从欧美引进了先进的“4S”店销售模式,但是寻遍国内林立的“4S”店,有几家是真正具备了销售(Sale)、维修(Service)、零配件供应(SpareParts)和信息反馈(Survey)等全部功能的?前不久,不少在“4S”店购车的消费者提到它的服务,绝大多数被访者只对它宽敞的展厅印象深刻;说到维修服务,笔者听到最多的却是对它收费过高和等的时间太长的抱怨。在欧美国家,汽车销售只是“4S”店培育客户的一个手段,其他几项服务才是它的主要职能和利润点。一样的种子,淮南之“橘”到了淮北竞变成了“枳”。号称“以售后服务赢得顾客”的“4S”店况且如此,其他形式的销售商就可想而知了。既然拿不出更多更好的办法吸引消费者,就只有竞相降价一途了。

  想说爱你不容易

  降价是把双刃剑,舞好了,可以“三赢”:厂家、商家丰收,消费者受益;舞砸了,则可能“三伤”:厂家、商家歉收,消费者受损。

  客观地说,去年国庆节之前,厂家和商家的降价剑是舞得比较成功的,每次降价都能带来销售额的大幅度提高。从国庆节以后,降价的负面效应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到今年年初,其弊端更是显露无遗。不仅没有消费者为之喝彩,而且给销售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上文提到的消费者找商家索赔只是其中的一例,更多的消费者则采取了持币观望的态度。今年春节过后,北京乃至全国的汽车交易市场都出现了让商家不安的冷清。尽管业内一些人士对此中的原因给出了种种说法,但厂家和商家最心知肚明:正是一波紧似一波、一浪高过一浪的降价风潮吓退了一大批潜在购车者。现在我们还可以预言:如果这股降价风潮不及时刹住,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持币观望的行列。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已经听到了这样的信息。到了那时候,我国的汽车市场可能就不是一个“冷清”所能概括的了。

  我国有句古话:“大乱方能大治。”从目前出现的汽车降价风潮来看,我国的汽车市场也许真的走到了大乱与大治的十字路口。下一步究竟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一方面应该由市场规律来决定,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发挥作用。

  ●新闻链接:中国汽车市场产能过剩将现降价是大势所趋

  标准普尔最新预测,随着跨国公司不断增加在中国的投资,中国汽车市场产能过剩的问题将很快出现。未来几年,能够在中国攫取大额利润的跨国公司将越来越少。

  通过信誉等级代理商对中国市场进行的题为中国市场的增长对跨国公司业务影响的调查,标准普尔得出了以上的结论。

  标准普尔引用权威机构的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2013年的轿车销量达到600万辆。但是如果所有的汽车制造商一味地向中国投资,增加产能,那么到2010年,中国汽车的产能将会达到800万辆。

  标准普尔警告说,在很长一段时间,汽车制造商不要指望通过高额的价格赚取利润,用在中国市场比世界其他市场高出50%的价格,来填补高额制造成本的想法是不行的,尤其是在中国汽车的价格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它的理由是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进口零部件和整车的关税将会逐渐降低,6年之内,中国汽车的价格将会逐渐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轨。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