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3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冰点时评】
监督官员,首先要打破禁忌
2004年03月10日 00:01:51

肖余恨

 
所谓“官员禁忌症”,是说我们的媒体,对官员有关信息的披露有着很大顾忌。除非这个官员因违纪或犯罪被有关部门处罚,媒体被授权可以进行“全情披露”,否则即便媒体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也不敢、不愿、不能对官员的“私秘信息”进行公开,这就让官员们的“表演”成为可能。

 

  据《新京报》3月7日报道,湖北省洪湖市一位经贸局局长“非正常死亡”事件,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茂名市总商会会长倪乐对官员“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深思。倪乐走访了身边的公务员朋友,求教社会学专家,写就一份《关于加强对干部生活圈和社交圈监督的意见和建议》的议案,提交全国人大。

  倪乐先生的议案,我以为有着重大意义。现在,对官员的监督,包括对一把手的监督,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如何监督,监督到什么程度、什么范围,还有着比较大的弹性。由于普遍存在一种对官员监督的“禁忌”,导致官员的许多信息不透明、不公开,监督起来困难重重。因此在我看来,目前亟待打破的,就是媒体的“官员禁忌症”。

  所谓“官员禁忌症”,是说我们的媒体,对官员有关信息的披露有着很大顾忌。除非这个官员因违纪或犯罪被有关部门处罚,否则即便媒体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也不敢、不愿、不能对官员的“私秘信息”进行公开。如果媒体对他们的其他行为也能够进行关注,也能够进行全面报道的话,我想,媒体是能够为他们勾画出一个基本符合其真实形象的轮廓的―――这其实正是媒体的重要作用之一,不仅可以减少反腐败的成本,也可以让官员们心有畏惧,让他们真正生活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违法犯罪的冲动和机会,也更容易让官员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沟通并真正地打成一片。

  而前述“官员禁忌症”的形成,有着多重原因。这种禁忌,导致了官员们的形象具有设计性、神秘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公共性和透明度。随着我国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不少官员从原来的道貌岸然到现在的“丑恶嘴脸”,反差极大,严重冲击了民众的心理承受力,而这种冲击又让民众反过来产生一种“官员普遍怀疑症”。从湖南长沙县委书记李振萼遇难案到哈尔滨宝马撞人案,这种对于官员的严重信任危机都可以看出来。要解决对于官员的信任危机,就要承认危机并进行危机公关,我认为,最好的危机公关之一就是加大官员的透明度,加大对官员的监督力度。

  那么,会不会因此有损官员的形象和威信呢?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媒体的监督不是放肆的揭丑,必须有据可凭,有法必依。同时,让官员“有待商榷”的行为得到报道和澄清,本身也对官员有利,可以反过来强化官员的威信,提升其形象。如果真有问题,那么官员自然要对此负责。实际上,官员们由于远离监督,其形象固然“看上去很美”,但谁能够保证这不是虚假的欺瞒呢?事实已经证明,这种不受监督的“形象”和“威信”,对我们事业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前一阵子,美国总统布什和日本首相小泉遭遇信任危机,前者被有的媒体指责为逃兵,后者则被指责为有造假文凭嫌疑。两人面对舆论的质疑,纷纷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平息负面舆论。我国政治体制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但在21世纪的今天,我认为,应该让我们的官员在人民眼里具有更大的透明性,媒体不仅可以报道官员的公务行为,也可对其社交圈和生活圈进行监督。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