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4月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昔日“浪打浪” 今朝“杆打杆”
“九龙治水”洪湖乱
2004年04月05日 01:19:06

本报记者 从玉华

  随着洪湖“圈湖运动”愈演愈烈,专家们“拯救洪湖”的呼声越来越高。最近,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外宣布:4月1日起,拆除5000亩洪湖围网,把多年从事人工养殖的588名渔民从生产作业区内迁走,让洪湖水再涌碧浪。

  湿地保护区负责人卢山说,这次拯救洪湖行动可谓“铁腕”,他们花了90万元,从8个承
包大户手里把5000亩湖面承接过来,拆围网,迁渔民,以改造洪湖的生态环境。尽管拆网5000亩,相比整个53万亩的洪湖只是一小步,但它意味着“拯救洪湖”行动真正开始。

  “洪湖水浪打浪……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词。然而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的掠夺式开发,洪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水质恶化,水草濒临灭绝,鸟类和鱼类资源急剧减少。

  洪湖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水面约53万亩,是我国第7大淡水湖。被誉为“长江流域的一颗明珠”,“世界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放眼望去,如今称得上是“洪湖水,杆打杆”,每隔一米,水中就插入一根竹竿拦网养鱼,形成一排排“水上长城”。据2001年卫星遥感测量的结果,湖面上的围栏有6.5万米长,占据了湖面的70%左右。原本一望无际的湖面,被分割成无数个相对独立的水域,只留下一些狭窄的公用航道。

  当地村民们说,高密度围网养殖,快把洪湖“活水”变成“死水”了。围网的网眼非常密,时间长了泥草堵住网眼,人为阻断了网内外的物质交换,天然湖变成了一个个大的人工池塘。

  没了草,就没有鱼,没有鱼,就没有鸟,生物链一环扣一环。目前洪湖物种1500种,下降了50%,天然鱼类的种类只有上世纪60年代的70%,捕获量仅为上世纪60年代的1/3,大型经济鱼类越来越少。

  以前,打野鸭是洪湖地区很重要的一项经济收入。每个渔村都组织成了排铳队,一组铳船上原来只要十几条铳就能打下的野鸭数,如今需要几十条甚至上百条铳。后来,因成本过高,排铳队慢慢解散了。如今,洪湖的野生水禽非常少了。

  洪湖是开放型水域,地跨洪湖市、监利县,由于湖面界线没有划定,两县市“抢着管”和“踢皮球”的事情常有发生,两县市渔民也常年为湖面和水草争斗不已。

  老百姓称洪湖是“九龙戏水”,意思是这里由水利、水产、渔业、农业、环保、林业、湿地保护、血防、公安9个部门管理。水利部门负责调蓄洪水,湿地保护局负责湿地生态保护,公安局水上派出所负责湖上治安。还有地方政府―――包括洪湖市、监利县和沿湖乡镇政府,协助管理治安。传统的多行业、多部门块状管理和相互争利,使洪湖治理难度很大。

  比方说,要排洪,水利部门说水位要到24点,可正是这个点,鱼类就遭殃。而渔管局只管发《养殖证》收钱,不重管理。渔管局成立于1981年,本想由它对洪湖实行统一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根本无法实现。渔管局也有它的难处:财政每年只给10万元经费,全局200多人只能主要靠收费和罚款生存。

  感到身份最尴尬、工作最无奈的是湿地保护区。它成立于1996年,可谓“后来者”。刚开始工作时,湖管区、水上派出所都不让他们进湖内,说他们是“冬天枯水,管几只鸟,夏天水一来,什么也管不了”。

  湿地保护区负责人卢山说,湿地不像森林、陆地,有个边界,洪湖37088公顷的保护区没有土地权属,保护区看起来什么都管,其实什么都管不了,湿地保护效果和难度远远大于森林保护。

  据介绍,正是“九龙戏水”让大湖管理日渐失控,“圈湖运动”越演越烈。渔民插旗为标,抢地盘。江浙一带有实力的老板看养螃蟹能赚钱,纷纷到洪湖包田。最后,企业甚至黑恶势力纷纷涌进洪湖,圈湖面积少则三四十亩,多则几百亩上千亩,有的甚至达数千亩。为了争地盘,村与村间的械斗时有发生,个人与主管部门争吵不断。

  尽管生态专家一再强调:大湖水面围网养殖面积应控制在8%以下,过量围养会导致生态破坏,但目前洪湖被围网圈占的养殖面积已达到了70%以上。

  当地村民心痛地说:很多外地老板、企业进洪湖养螃蟹,合同一签就是十多年,甚至几十年,这样掠夺性的开发,别说十年,几年下来,就会一根水草不剩。几十万湖区人吃的都是子孙饭呀!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也多次考察洪湖,其长江项目主任王利民博士说,治理洪湖不是几个部门、一届政府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综合治理工程,洪湖是湖区上百万人民的生命线,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警戒线。因此,拯救洪湖,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