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4月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在惊奇中感悟人的文化
2004年04月07日 00:02:17

吴秉杰

  就原创性特色而言,当前小说创作中能让人赞赏的作品是少之又少了。市场经济推动了大量通俗的、能满足多层次大众阅读需要的小说出现,但这些小说大多是同义重复,是公共视角下缺乏想像力的故事与滥情的表现。因而,当我读到《国魅》这部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时,便有了几分惊奇。

  《国魅》是老中国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世相尽收眼底。它涉及日、中两国,一方面是浮世绘般的日本风俗人情、生活方式与人物精神面貌的描绘,渐渐显现出右翼政友会和军部的野心;另一方面是中国官场的腐败和社会下层黑暗的现实,民族存亡之际附带着中华文明传承的危机。老中国有爱国情怀的也并不仅仅是如方识途、肖振中这样的知识分子,还包括孙尚恩这样的商人;而实业救国、知识分子与商界结合自然也并非仅属于现在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那黑暗的重压下,竟然还有爱情,那也是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失传已久”;但刘焕鲁还是把它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存在”。老中国的故事是如此的丰饶与多样,而故事的发端则仅在于碎钻瓷――一个失传已久的稀世珍品的烧制和试验,端的是由小见大,不凡构思。

  凡属真正深刻地写出了过去生活的作品,那么,它必然也会对现实产生某种借鉴的意义。民族文化是一种渗入人心而又不可割断的历史存在,因而历史感中总是包含着现实感,反之也一样。《国魅》中的人物也富有特色。文化开掘与“人”相结合,便使物的文化转化成了活生生的人的文化。如肖振中、方识途般品性高华、富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固然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但如汤应麒、贾伯南及其他一些官场的高层人士,他们也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与官场的缘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反映了几千年的文化。小说中那位被称为社会学家,又具有“向科学起誓”的口头禅的汤应麒,着墨最多,而对于他的人性的分析,又远超出了那些单纯地鼓吹描写人性者,实际上是写出了他面具后面的性格。

  当然,《国魅》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故事、人物过于简略,行文不够舒展,等等。刘焕鲁先生的《国魅》虽然还缺乏一些故事性技巧,却是一部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的创作。

  《国魅》刘焕鲁著 荣宝斋出版社 2004年1月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