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初春,一场
瞄准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在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静悄悄地进行着。军事思想研究所、军事历史研究所、台海问题研究中心等单位相继成立,一些机构合并了,还有一些机构撤消了。
日前,该院科研指导部调研部韩韧部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岁末开始,作为全军军事科研中心,有军事理论创新的“职业队”、“国家队”之称的军事科学院,正在“进行着深刻而积极的变化”。
据悉,军事科学院1958年成立时,只设了战争理论、战术、战争历史和外国军事4个研究部。1985年有过一次较大的调整。“这次的学科调整动作不小”。
韩部长介绍说,目前,世界新军事变革已进入高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成为中国军队的战略任务。而要完成好这一任务,首先要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这对军事科学院提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
他说,体制编制调整后的军科,将更加强调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心,贴近军事斗争实践,并以打得赢、不变质这未来两大历史性课题为龙头,以此推动基础理论建设和军事科研事业的发展。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军事科研手段日益现代化,美、英等国军队还建立了作战实验室,对每一次即将进行的战争都要先在实验室反复演练推敲。面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军科也将加大科研手段更新的力度,用计算机、数据库等信息化手段对课题进行量化分析和仿真模拟。“这虽然刚刚起步,但效果不错。”韩部长说。
军事科学院的这次学科调整,绝不仅仅只是改变了一些名字,增设了一些机构,“我们采取这么大的举动,就是要把科研资源和力量集中到现实研究上来,更多、更快、更好地解决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更好地为军委总部决策服务,为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
这是中国军队第一个正式研究信息化作战的科研机构。2003年底,它诞生于军事科学院。
中国军队必须主动应对信息化战争
―――与军事科学院信息化作战理论研究室主任叶征对话
一场关系中国军队变革的科研体制调整,不久前在中国军事理论的最高科研机构军事科学院悄然拉开帷幕。
信息化作战理论研究室,中国军队第一个正式研究信息化作战理论的机构,在这里挂牌宣告成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军队从作战理论上,开始深入研究信息化作战。
几经周折,本报记者见到了军事科学院信息化作战理论研究室主任叶征,对他进行了专访。
记者:信息化作战理论研究室成立的背景及原因是什么?
叶征:当你的对手放下剑拿起枪时,你也必须拿起枪,不能再靠大刀长矛和对手较量了。虽然我们不可能很快有很多枪,但是我们可以生产土枪,我们可以拿别人的枪。总之,不能再仅用原来的武器了。我们的前辈就是这样跨入了机械化,我们仍然需要这样跨入信息化。
这就是我们要搞信息化作战理论研究的原因。
信息化战争时代已经来临,对手信息化了,我们也必须信息化,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我们是被动应对,但是主动选择。虽然我们的国家和军队,信息化技术基础比较弱,我们还在实行机械化的过程中,但是我们的对手不给我们太多的时间。他们已经拿起了信息化的“枪”。
2003年11月,军事科学院对学科进行调整,在裁军的背景和本院撤并不少单位的情况下,成立了信息化作战理论研究室,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
应对信息化战争,是这个时代的趋势和潮流,我们中国军队必须主动面对。我们研究室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方法,并用来牵引未来作战实践和部队建设。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中国军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怎样?
叶征: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军队现在还没有信息化的作战部队。
你们是记者,如果哪个单位的报道员给你们投稿,说他们的部队已经实现了信息化,那一定是误导,你可以不发这篇稿子。因为在现阶段,这是不可能的。
军队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说搞,就马上一哄而上。它应该科学化、系统化,不是一个点,一个局部就可以搞好的,应该是自上而下的铺开。如果全局没有形成系统,如果没有顶层设计,局部是无法搞好的。或者说,局部的好也只是昙花一现,是不能形成持久战斗力的。
记者:中国军队的信息化和外军的信息化有什么不同?
叶征:发展军队的信息化,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方面和各类资源的支持。
发达国家军队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物质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信息化,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发展样式,比较容易过渡。他们的改革是很主动的,是军队发展的一个阶段。
但是,中国军队在科学技术和资源支持方面还相对薄弱。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军队的发展,是被“逼”出来的。发达国家军队已经这样做了,你不做就没有“打赢”的机会。我们对此是无法选择的。
因此,中国军队的信息化,不能和发达国家军队一样,一味地发展最先进的技术,这是不现实的。我们的信息化实际上是不对称的信息化。
举个例子,不能说发达国家军队有多少信息化作战武器,我们就一定要拼命发展这种武器,和别人进行信息化军备竞赛。这是不对的。
我们的信息化发展,是要找到一个“盾牌”。就是说,找到对方作战系统武器的弱点,然后针对这些弱点,发展我们的信息化,以达到和对方的平衡。这是针对中国军队目前的实际,也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
记者:研究室成立后,下一步准备做哪些事情?
叶征:现在,中国军队里对信息化理解不清的人还很多,包括很多军官。在理论探讨方面,现在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搞清楚信息化条件下打什么仗,仗怎么打,军队怎么建的问题,在理论上进行系统的梳理,搞好顶层设计,还要搞一个《信息化作战理论学习指南》的册子,对官兵进行一次科普,让他们知道信息化战争的真正含义。这是最紧迫的事情。
纯军事手段的战争,是外行的战争。
舆论战 心理战 法律战正式成为中国军队的作战样式
―――专访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
“根据有关材料,美国高层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即纯军事手段的战争,是外行的战争。采取政治上的作战行动,已经成为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不可替代的手段。”新成立不久的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跟记者说,中国军队在这方面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研究和改革。
公方彬说的改革,在中国军队已经开始了。
前不久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引人关注的是,舆论战、心理战和法律战(简称“三战”)被明确写进条例,这标志着“三战”正式成为中国军队的作战样式,在未来作战中将发挥直接的战斗功能。
可以设想的是,未来战场,通过法律战,可以找到己方出兵打击的依据;通过舆论战,可以营造出对方不合法的氛围;通过心理战,可以直接打击对方士气。
“三战”成为中国军队的正式作战样式,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是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这在现代战争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公方彬说,这是“三战”成为作战样式的第一个原因。
他引用有关方面的评价说,伊拉克战争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心战为主,兵战为辅”。战争尚未开始,舆论宣传、传单投放、策反活动就已全面展开。美军通过掌握伊军部分高层军官的电子邮件密码,向其发送心战电子邮件;通过掌握手机号码,向其发送心战短信,甚至直接打电话到其手机上,进行电话劝降。这些行动都大大动摇了伊军官的抵抗意志,使美军在整个战争中没有遭遇很顽强的抵抗。“这些都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政治、精神、和心理因素是关乎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第二个原因,是“世界上信息发布的不平衡”。公方彬解释,目前全球信息发布总数的76%是由发达国家完成的,我国占的比例很小。互联网上的中文信息我国仅占总量的4%,而这其中相当数量还是由新加坡等使用中文的国家和地区完成的。“中美文化产品贸易,输出输入比为1∶14,我们对世界在信息、文化方面的影响都较小。‘三战’成为正式作战样式,也要研究如何影响世界人民的价值判断,影响我国国民的支持度,影响官兵的参战热情,从政治上、文化上,真正去影响别人。”
在公方彬提供的资料中,记者看到,对“三战”的最终目的是这样定义的:围绕军事目的,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从政治、思想、精神、心理、法律等领域展开对敌攻势,以达成目的的非武力对抗形式。它开展于军事打击之前,贯穿于军事打击之中,继续于军事打击之后,实现小战大胜,甚至不战而胜。
“这不同于以前简单的战场喊话,未来战场上,‘三战’将成为军事打击的一部分,从组织策划,到分析情况,到下定决心,到制定作战方案,它将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
谈到“三战”正式成为作战样式后,将对中国军队建设的影响,公方彬说:“最重要的是拓展了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职能。”以前政治工作是通过转化战斗力来发挥作战功能的,比如通过战前动员、战场鼓动等来提高官兵士气,以此提高部队战斗力。未来则在此基础上,通过‘三战’直接发挥作战效能。”
公方彬接着说,“三战”的提出必将带来理念上的变化。未来作战样式,特别强调各种资源的整合,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以实现全方位打击。这就要求指挥员一定要注重运用“三战”来强化打击效果。
此外,“三战”的提出和发展,必然要求专业力量的建设,通过相应的专业队伍不断提升开展“三战”的能力及其打击效果。公方彬认为,这一点应该充分关注。
“这些改革,都是中国军队走向信息化的一个环节,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未来的改革之路还很长。”公方彬说这话的时候,充满了信心。
新闻链接
2004年:
今年新学期一开始,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学员的课程表上增设了一门新课程―――舆论战。这标志着舆论战开始进入军校教学。负责教授这门新课程的教授说:“这门新课程顺应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要求,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据悉,这门60学时的新课程已经纳入了新闻传播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在随后的教学中,学校将以新闻教学实验室为实践平台,采取个案解析、模拟实战操作等方式开展教学。(衡晓春
邹维荣)
2004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近日部署新年度军事训练工作中强调,全军要围绕“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与训练改革”这个主题,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创新前瞻性作战理论。(中新网)
2001年:
中国首批心理战军官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结业,分赴陆海空三军任职,这标志着中国发展心理战部队迈出重要的一步。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需要,人民解放军在20世纪末开始发展心理战部队。目前,各大军区都有心理战试点部队。1999年底,在西安政治学院成立了解放军第一个心理战教研室,加速培养心理战人才。2000年初,解放军第一个心理战研究所宣告成立。(新华社)
2000年:
中央军委,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集团军、师、旅三级部队政治机关正式设置军队律师。在部队设置律师编制,在我军历史上尚属首次。
我军配备军队律师,是为了适应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现代战争是以军队实力为主,辅之以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等方面的全面较量。随着战争法和武装冲突法等国际法对战争的调整和规范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开展法律斗争,可以为军事行动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维护本国的国际声誉和国家利益。(冯春梅)
2000年:
由国防大学承担研制的信息战计算机网络攻防系统通过专家鉴定。信息战网络攻防系统是目前国际军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夺取信息权的关键技术之一。(廖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