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5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书界动静
用好书滋润青少年的心灵
2004年05月26日 00:03:29

李亚广

  或许是因为受“马加爵事件”的影响,近来社会上对青少年教育问题的讨论特别热烈。从应试到心理,从生活到精神,各大媒体和相关部门纷纷组织专题,举行座谈会,研究“马加爵”们的心态、心理,乃至心灵为何会被扭曲等。遗憾的是,极少有人发表言论,从心灵滋养的角度作精神上的“痛定思痛”。我想指出的是,“马
加爵”们的毁灭,咱们的教育界负有责任,而诸如心理辅导书等让学生身心受益的好书的缺席(至少纯校园心理教育的读物在校园内并不多见),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何时起,暴力、颓废、扭曲等字眼成了当前青少年读物扯不掉的另类标签?一些大学生沉溺武侠艳情影视,沉迷网络游戏,以至于图书馆内的经典名著尘封蝇绕?中文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不深究原著却能“娓娓道来”?难道说玩乐、摇滚、吸毒,这些在半个世纪前西方青年就曾有过的颓唐不振的垮掉姿态,注定要在中国孩子的身上重演吗?精神和灵魂的颓废才是人性最可怕的阴暗面。归根到底,一个孩子健全的心灵,总离不开科学知识、纯洁文字、活泼思想的调养。好书,才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能阅读一本质量上乘的好书,如同一朵快要枯萎的花遇上清晨的露珠重焕生机,往往可以挽救一个灵魂被腐化了的人。

  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其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是由着社会的笔墨来随意点缀的,经典阅读的丧失,就等于孩子们心灵的精神白纸无法烙印社会发展所缔造的宝贵思想财富!设想即使“马加爵”等缺少朋友,他若能多读到一些思想饱满的书籍,至少他的精神家园得到填补,而绝不会因一时的怨恨冲动轻易去犯错吧?

  应该给孩子读什么书?难道“恐怖文化”能“拯救心灵”?“言情武打小说”当陶冶性情?“色情阅读”可调节生理?显然,这是一些出版商利用中小学生的心灵弱点,出版切合其心理好奇的书籍,这是大众文化极端商业化急功近利的表现!那么,学生们喜欢读哪些书呢?我想,文学、艺术、军事、科幻和历史方面的书,才是孩子最爱看的。特别是介绍科学知识的书,几乎是每一个少年的渴求。然而,现在书市上流行的少儿读物却是缺少了真正介绍新知、新科技方面内容,语言较晦涩生硬(多是些为应求市场效益的粘合物)。我以为,真正的好读物不是教给学生片面知识,而是用最易懂、最贴近孩子的语言书写,教给他们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方法,让他们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记得曾经有一项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阅读调查中,有孩子表达了自己对心爱的图书的看法:“有想像力”、“惊险”、“集科普与幽默于一身”、“惊险科幻又有深刻意义”等。

  教育类的图书,永远是图书市场不可缺席的主角。在竞争激烈的知识决胜年代,知识就是力量,家长都渴望通过汲取有用的知识来改变孩子的命运。用什么书滋润孩子的心灵,不仅是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也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探讨,这需要形成一个人人关心、人人讨论、人人付诸行动的社会大背景。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