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6月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企业发展需要管理正规军参与作战
财智时代,成功可以复制
2004年06月07日 00:04:03

齐征

  MBA招生开始降温,MBA毕业生“薪情”严重贬值,很多企业招人时一听应聘者是MBA就摇头。似乎一夜之间,MBA过剩得满大街都是。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中,获得MBA学位的仅为5%,约5万人,远远不能满足中国企业对中层以上管理者的专业需求。是MBA名不副实吗?是我们对MBA的认识从一个误区又走
向了另一个误区吗?

  近日举行的主题为“财智时代、企业与MBA”的第五届中国MBA发展论坛,以及该论坛对创业、创新企业家楷模的颁奖,似乎能为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一些角度和思路。

  此次论坛除了评选出最受MBA尊敬的“十大创新企业家”―――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格力电器集团总经理董明珠、泰康人寿集团董事长陈东升、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裁王璞、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之外,还评选出了“MBA十大创业英雄”,他们分别是:南京石林集团总裁刘正云、中国远洋物流总经理叶伟龙、上海飞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建平、广州南方高科有限公司总裁陈震、上海世博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钱俊、西京电器公司董事长孙润生、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总裁赵涛、安徽国通高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亚晶、上海舜业钢铁集团董事长席劲松和中青报业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李忠。

  这十位创业英雄因其均为年轻才俊更是引人注目,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8岁,不过,由他们领军的企业,无论资产、销售额均以亿元为单位;他们的企业也基本完成了二次创业;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把自己的MBA学习经历,列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生经历;他们还不约而同地将缺乏优秀人才,当作企业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而杰克?韦尔奇是他们中大多数人最敬佩的企业家。

  王璞8年前完成了自己的MBA学业,并创办了中国管理咨询业的第一家公司。在总结MBA学业对他的二次创业产生的三个影响深远的作用时,他说:“首先是我有了一大批朋友,他们将是我事业上的伙伴;第二,MBA让我知道了管理的博大精深,知道管理可以帮我们赚钱,而不是像中国企业20年前走过的道路一样,靠把握机遇、靠整合资源、靠胆识和勇气挣钱;第三,MBA绝不是成功的代名词,而是一块敲门砖、一个标点符号,它的作用是使我们能够进入管理队伍,而不是技术队伍或生产队伍,而从管理的最低职位做起,最终我们可能做到高级老总,做到董事长。”

  作为中铁行包快递公司的董事长,同时又是一个MBA毕业生,徐海峰对公司诞生和发展与MBA的必然关系有深刻的感触。组建公司之初,徐海峰的任务非常艰巨,一方面有时间限定,而身边又没有可用之人,在最困难的时刻,他最先想到的是学校和MBA的同学,“我得到了大家无私无偿的理解、支持,所以第二天我就组成了一个13人的专家小组,全部是硕士生和博士生,有很多是企业领导人,他们涉及的专业领域包括咨询、财务、证券、物流、信息工程。13个人奋战10天,拿出了公司的组建方案,这个方案至今指导着我们公司的发展”。

  中国过去有不少获得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成功是因为抓住了中国转型期的特有机会,从很大程度上说,其成功经验和经历是不可复制的。随着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大量的企业家、经理人需要面对二次创业,那些偶发的机会是不会再有了,企业获得成功需要大量管理正规军作战。这些创业英雄的实践经验、理论思想、专业素质、学习能力、意志品质等等,对于后来者具有普遍的可借鉴意义。

  谈及事业历程,王璞认为创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业者通过自身的特殊能力把企业带入生存,比如比尔?盖茨靠的就是技术,这个阶段的成功因素可能包括个人英雄主义、冒险精神、悟性、野心,甚至是生活的压力;紧接着创业者要成为一个管理者,通过打造团队、建章立制,使自己的企业成为一个有规模、有规范的双规企业,这时企业最需要的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型;当企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时,则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机构庞大、执行力衰减、创新力丧失,企业进入平庸期,这个阶段创业者需要考虑的是企业战略、建立和传播企业文化,自己则可能需要扮演类似传教士的角色,而这个企业也具有了核心竞争力―――战略、文化和人本。

  王璞对自己公司的规划已经到了16年以后,“1994年是我们的创业期,我们没有像瀛海威这样的公司一样在黎明到来前倒下,直到2000年,我们依然活了下来。2000年到2004年,是我们活得很累的阶段,公司有将近200名全职的毕业于国内外名校的MBA,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就有30多名,其中10名己经是这个公司的股东,如何管理几百名MBA、几十位合伙人,实在是一个难题,因此我们4年里一直在探索积极的合伙人模式。到2008年,我们要完成第三次创业,成为像海尔、联想、华为这样被业界高度认可的企业。”

  参与论坛的不少企业家都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MBA是一种资本,创业者应该懂得运用、整合这种资本。徐海峰就深有感触地说:“当我的角色从管理者转换成一个企业的创立者、经营者的时候,我真正感觉到两年的MBA课程带来的好处,它给我增长了自信,使我有了与别人不同的能力―――思想。系统的思想、模块化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使我的公司从无到有,到今年即将实现40亿元的营业收入。只有有思想的人,才可以在变化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

  企业是否需要MBA,其实是个无需讨论的问题,因为目前在中国,很多企业都需要MBA,需要有专业知识、有职业意识、有商业理念的MBA。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