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6月2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昔日钢铁战士 今日落魄主帅
沃勒尔的眼泪为谁流
2004年06月25日 01:54:07

特约记者 慈鑫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北京时间24日下午16时30分,宣布完自己辞职的决定后,沃勒尔的泪珠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昔日德国队的当家前锋,今日却无衣钵传人,英国《卫报》足球评论员文章分析说:“德国队小组无法出线并不是沃勒尔的指挥问题,一支没有射手的球队交到任何人手中都将是同样悲惨的结局
,沃勒尔的离去是一种解脱,因为现在德国队面临的状况已超出他能够解决的问题的范围。”

  德国足球素来不缺乏优秀射手,他们总能在关键时刻让对手胆寒。然而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当沃勒尔1994年参加美国世界杯时的队友博比奇,仍撑着一把老骨头在今天的德国队前场奔波时,沃勒尔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早早打道回府的结局乃命中注定,“在这样的比赛中,如果无法在小组赛阶段打进3个或4个以上的进球,就没有机会晋级。我们的锋线队员非常努力,但他们没有尽到前锋的责任,库兰伊原本是我的希望,但他太年轻,他具有优秀前锋的能力,但他还缺乏些血气和前锋的直觉。我必须离开国家队,以便让后来者有足够的时间带领德国队在2006年世界杯上有所作为。”

  从德国队出线无望的那一刻起,德国媒体就在关注主教练沃勒尔的去留。沃勒尔的前任福格茨、里贝克等人当年都是在媒体的叫骂声中下的课,无法用成绩说话,德国媒体从来不会给主教练好脸色。德国《图片报》在德国队失利的次日即公布“沃勒尔辞职”,文章称:“捷克队派出的阵容中有9人是替补,这原本是德国队获胜的大好时机,但德国队的胜利机会被前锋一次次浪费掉,主教练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沃勒尔在宣布辞职时说道:“比赛之后我并没有立即想到辞职,但经过一夜的考虑,我决定必须辞去主教练的工作。球队的成绩如此糟糕,我没有任何理由再呆在这个位置上。”

  路透社认为,此时沃勒尔的辞职是一个正常的结果,“他的压力太大了,虽然他曾经率队获得2002年世界杯的亚军,但以目前的状况,没有人敢对德国队在2006年世界杯上的表现有信心”。

  德国足协在记者会上对沃勒尔的离去表示遗憾:“我们试图挽留沃勒尔,但我们必须接受现在的结果。希斯菲尔德将是我们考虑的接替人选,不过我们的候选名单上并不是只有一个人。”

  “沃勒尔的离去是因为没有前锋,没有得分手。但德国锋线乏力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为什么会缺乏前锋?是因为我们的联赛出了问题,还是因为后备选手青黄不接?”在欧足联网站上,有德国球迷这样质疑。

  由于德甲联赛在欧洲五大联赛中日渐没落,早在2000年欧锦赛上德国队提前出局时,已经有媒体对德甲联赛的发展提出质疑。关于德国队后备力量的培养,前锋的断档只是最为显眼的问题而已。

  德国《镜报》指出:“2006年,德国是世界杯的东道主,如果届时德国队仍然面临没有射手的状况,甚至继续小组不能出线的状况,无疑将让全体德国人难堪。”

  6月24日为沃勒尔辞职召开的记者会充满了伤感,因为“沃勒尔的双眼充满闪动的泪花”(源自路透社),“是为自己的离去伤心,还是因为国家队的糟糕战绩,还是茫然的未来……沃勒尔的眼泪究竟为谁而流?”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