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7月2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近半数人曾一度患抑郁综合征
80%原因可能由人际关系造成

2004年07月20日 00:03:28

 

  几乎每个人都感到过抑郁,都有不高兴、感到压抑的时候。原来认为,只有成人才有这种体会,但实际上,连两三岁的孩子也明白“压抑”是什么感觉,假如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孩子会闷闷不乐、不说话,甚至会尿床。

  但是,人的抑郁情绪并非像快乐情绪那样,容易外显。一般说来,只有很亲密的人才会看得出来。多数人也只有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才会表现自己压抑的一面。抑郁情绪会使人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非常沮丧。

  抑郁,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大约包括三种含义:抑郁情绪、抑郁综合征和抑郁症。

  抑郁情绪单指心境低落、不愉快、闷闷不乐。与晓尘文中所说的“郁闷”大体上涵义相近。

  抑郁综合征则指在抑郁情绪的基础上,同时出现认知、行为、生理等方面的相应变化,如头脑迟钝、缺乏兴趣、说话迟缓、食欲减退或性欲下降。

  抑郁症则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为疲乏无力、无精打采、逃避社交、食欲减退等,严重者伴有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或者自己觉得生活能力下降,甚至伴有自杀想法或者出现自杀行为。抑郁症必须由精神科医生作出临床诊断。

  这其中,抑郁情绪如同“万里晴空有一小片云彩”;抑郁综合征则稍严重一些,如同“一片乌云笼罩天空”,但此时也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抑郁症就比较严重了,仿佛“乌云滚滚、雷声阵阵,马上就要大雨倾盆”,必须接受相应治疗。

  在普通人身上发生的短暂抑郁现象是压力超负荷时的信号、是人长时间面对压力的必然反应。绝大多数人的抑郁情绪基本处于第一和第二种情况之间,通过一定的自我调整可以加油充电、重整旗鼓。另有调查显示,将近半数的人曾经一度出现过抑郁综合征,超过10%的人曾经罹患过抑郁症。晓尘所描述的情形应属于此类。

  和我们想像的一样,人的坏情绪会来自工作、家庭、社交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工作忙碌、婚姻不幸都是压力源。此外,像生病或服用了某些药物,也会导致抑郁。有些人的坏情绪与天气、环境有关,像我国,东北人患抑郁症的比率就比海南高得多,不少抑郁的北方人一下飞机,沐浴在南方火热的艳阳中,抑郁情绪立刻无影无踪。

  当然,导致人类出现抑郁情绪和抑郁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心理因素,而遗传素质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则是决定抑郁综合征是否转化成抑郁症的关键,遗传素质决定人对压力的承受力,也影响人应付压力的方式。

  人际学派治疗师认为,人之所以抑郁,80%的原因是由于人际关系造成的。比如,有人因为工作压力而抑郁,可能有以下情况:相比较而言别人的工作量不大,而自己工作量很大,因此内心不平衡;自己一直孤军奋战,得不到来自上司和同事的支持……同样,在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等更是人们情绪变化的“晴雨表”。所以,人际学派治疗师致力于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改变人们对人际的认知和交往方式,使抑郁情绪获得改善。

  这也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路:当自己的抑郁情绪出现,我们可以反观自身的人际交往模式,检验一下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健全?是否还需要改进?

  出现抑郁时,首先应明了抑郁的性质,究竟是抑郁情绪、抑郁综合征,还是抑郁症。需要指出的是,抑郁症的诊断一定要由精神科执业医师来确定,切忌自己照本宣“病”。有不少人照本宣科诊断自己患了“抑郁症”,但经过精神科医生复查后,发现并不是。如此一来,无疑会加重本已超负荷的压力,反而有可能催生抑郁症。

  其次,应该了解自身抑郁的信号含义,不同的人其抑郁的信号含义有所不同,有人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有人可能是夫妻关系出了问题,另一些人则是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第三,根据抑郁的信号含义顺势而为。也就是说,根据你的自身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减轻压力。这就好比驾驶员不仅要弄懂红灯的含义,还必须及时停车。

  第四,寻找适合自身的减压方法。晓尘和晓尘的朋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上网、洗衣服、打扫房间、找人聊天、购物等等都是一些好办法,另外还有旅游、运动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或“忘却”抑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应该适时适度,避免消耗更多的能量,否则会加重抑郁或导致其他心理问题,如过度饮食有可能导致暴食症,过度清洗和打扫有可能转化为强迫症等等。

  第五,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精神科医生诊治,专业的心理辅导是从抑郁症边缘拽回自己的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

  深圳市康宁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 胡赤怡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