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7月3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中日韩俄四国联手推出亚洲冰球联赛
中国冰球尝试新模式:出口+内销
2004年07月30日 02:48:04

记者 郭剑

  本报北京7月29日电

  一位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冰球队员,在看到如今红红火火的足球明星时,曾对记者感慨道:“当年我打冰球那会儿,那叫一个火。首体场场爆满,好多漂亮姑娘都以嫁给冰球队员为荣。”但就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被当作夏季项目试点率先推向市场的职业化足球联赛搞得如火如荼,而同样是冬季项目试点的冰球联赛,却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举步维艰。冰球队的数量一减再减,最后仅剩下区区3支。

  就在中国冰球联赛持续萎缩之际,亚洲冰球联赛却应运而生。在刚刚结束的亚洲冰球联赛东京联赛会议上,中、日、韩、俄四个冰球协会以及参赛8支球队的代表正式签署协议,这标志着亚洲冰球联赛已经从设想、讨论、筹划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

  亚洲冰球联赛是在中国、日本、韩国和哈巴罗夫斯克(属俄罗斯远东地区)之间进行的主客场赛事,2004~2005赛季共有8支队伍参加比赛,其中包括中国冰坛双雄哈尔滨队和齐齐哈尔队。为了让比赛激烈好看,联赛规定,中国队和韩国队可以聘请3名外籍球员,日本队可以聘请1名,哈巴队不能聘请外籍运动员。

与其坐等不如大胆联合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冰球部官员李东岩告诉记者:“这是国内动作最大的赛制改革,我们酝酿组织这个比赛已经两年了。”

  “受各省市金牌战略的影响,集体项目不被重视,中国冰球联赛呈萎缩趋势,现在全国一共只有600名注册运动员、3支专业队伍和十几块共用冰场。与此同时,由于日本、韩国这两年经济水平下滑,冰球市场也大不如前。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去年2月亚洲冬运会期间,组织亚洲冰球联赛的问题被中、日、韩三国提到了讨论日程上:集大家之力组织一个洲际性的联赛,重新开发一个更广阔的亚洲市场。对我们特别有利的是,日本、韩国国内将不再有冰球联赛,而亚洲冰球联赛成了惟一的焦点。”

  亚洲冰球联赛在去年曾有一个“试运行期”,当时4支日本球队和1支韩国球队率先搞了个‘小亚洲联赛’。而在此期间,中国冰球协会通过商业运作,组织了国内主客场冰球联赛,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中国男子冰球队也在世锦赛II组的比赛中获得冠军,成功晋级I组;另外,东三省对冰球项目仍然比较支持,特别是黑龙江省。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李东岩告诉记者:“所以我们才想从这个赛季开始,中国派队参加亚洲冰球联赛。从今年初到现在,亚洲冰球联赛筹备委员会一共开了7次会议讨论亚洲冰球联赛的具体细则。谈判过程没有想像中的容易,因为牵扯到各队的经济水平、消费能力、文化传统等许多问题,好在最后大家达成一致,先把这个亚洲冰球联赛推出去再说。”

联合对落后者意味着机遇

  尽管李东岩认为“亚洲冰球联赛对中国冰球来说仅仅是一个前景光明的机会”,但他同时强调,中国冰球队员将因此获得更多高水平比赛的锤炼。李东岩说:“根据赛制,现在我们队员一个赛季要打42场比赛,对冰球这种大型体力项目来说,这是相当高的数字―――原来我们全国的所有正式比赛加起来也还不到42场。而且对手的实力明摆着都比我们强,哈巴就不说了,日本虽然每次世锦赛都垫底,但中国连参赛资格都还没捞着过。多和他们交手,我们的成绩肯定会得到提高。至于冰球项目资金匮乏问题,因为项目本身的地域因素和市场效应,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为我们只是专业队,还够不上职业队的标准,更别说俱乐部队了。哈巴、日、韩的队伍都是企业或者俱乐部出经费,经济条件比我们要好得多。我们的队伍参加亚洲联赛是由当地体育局负责队伍经费,大家都还是勒紧裤腰带来参加这个联赛。但我们都盼着过几年能打开市场,榜样当然就是NHL联盟。”

  NHL联盟,即北美冰球联盟,是世界上最好的冰球联赛,是世界最高水平、比赛最为精彩和激烈的职业冰球联赛。NHL的英文本意是国家冰球联盟,成立于1910年,最初只有来自加拿大的4只球队参赛,此后,美国球队的数量逐渐超过加拿大球队的数量,因此,一般说来NHL被认为是北美冰球联盟更为合适。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调整,目前一共有来自北美大陆的30支球队参加比赛。NHL的市场化程度极高,不仅赞助商踊跃,电视转播更是带来大笔收入。“至于这次亚洲冰球联赛能不能运作成功,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我们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和照搬的模式”,谈到亚洲冰球联赛的前景,李东岩出言谨慎:“我们只是希望在未来的几年里能够拓展这个市场,大家一起努力把它做成一个标志性的联赛。”

  亚洲冰球联赛能否像NHL联盟那样名利双收,现在还是个未知数,但这种模式却给中国目前所有处境尴尬的集体项目开拓了一种思路。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