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7月3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中国军人八•一宣言
我是军人 我时刻准备着
――与海军两栖装甲团团长陈昌锋对话
2004年07月31日 02:19:44

本报记者 李健

  泥浆四溅,一辆满是尘土的两栖坦克“轰隆隆”地停在记者的面前。

  “你也来试试!”陈昌锋―――海军陆战旅两栖装甲团团长,从车上“噌”地跳下来,递给记者一个坦克兵帽。

  戴好帽子,接好听筒,盖上坦克车盖,从潜望镜里,记者看见了这片雨后泥泞不堪的训练场。坦克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左突又冲,在起起伏伏的沟壑里上下颠簸,让人憋闷得恶心,坦克车高分贝的噪声,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

  战士们说,不管什么时间训练,不管训练什么内容,不管训练规模大小,陈昌锋都要亲自到现场指挥。“不熟悉自己的兵,不熟悉自己的战车,打赢就是一句废话!”陈昌锋笑了,额头上满是小汗滴,黝黑的脸,白得抢眼的牙齿。

  跟他聊天,感觉就像一个新兵跟老兵交流。亲切,无所不谈。

他留过洋,他对中国军队和外国军队有比较,有自己的思考

  1999年3月,时任两栖装甲团参谋长的陈昌锋,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他作为海军的惟一人选,被推荐到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留学。

  没有一点儿德语基础的陈昌锋,3个月内苦读德语,通过了德国驻华武官的面试。

  留学期间,陈昌锋走遍了德国五大军港,对发达国家先进的军事理论、国防建设、部队编成进行了广泛调研,积累了数十万字的留学笔记。

  毕业前的联合演习中,陈昌锋被各国学员公推为海军作战指挥工作组组长。他组织各国学员精心制订演习计划。演习按照陈昌锋制订的方案实施,赢得了各方高度评价。

  他留过洋,他对中国和外国军队有比较,有自己的思考。

  记者:很多人说,我军的训练和演习都是为了给人看,而外军不仅演习频繁,而且实战性很强,您如何看待?

  陈昌锋:首先,训练和演习为了给人看的现象,仅存在于个别单位和个别人身上,是小范围的,外军同样有这种情况。

  但具体到一定规格的演习,不可能不要形式,也不可能纯属为了给人看,它必须是以部队现有的训练水平为基础,有时不仅是为探索战法,同时带有强烈的政治背景,采取一定的表现形式是为了体现我军气势,达到威慑敌方的目的。

  其次,我还想提出一个观点:演要经得起看。

  从纯粹的军事实践来看,经得起看,本身就是一种作风上的培养锻炼,经得起看,并不是花拳绣腿,是要以战术或战斗需要的眼光来看。我相信,连看都经不起的演练,不能达到什么目的。

  记者:作为团长,如何将西方国家军队训练的先进方法和经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陈昌锋:外军在训练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结合我们的实际:一是坚持科学施训,革新一些老的训练方法,尤其在体能训练方面。二是坚持实战训练。三是坚持依法治训。四是抓好模拟训练。西方军队特别注重模拟化训练以节药开支,减少实装动用,提高训练效益。近年来我们团就建成了装甲训练模拟室,专业训练的模拟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记者:我军和外军相比,在管理理念上有何差异?应如何看待这种差异?

  陈昌锋:各国的军队在管理中都有自己的特色,外军则注重法制,注重用法规去约束人,强调的是长官意志。

  目前,我军非常注重从严治军和依法治军,同时也非常注重党管干部,包括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管理中,外军以人为本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在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他不让部队闲着,他对和平时期的训练有自己的想法

  一次跨军种联合登陆作战演习。演习进入倒计时,海上风云突变,海况远远超过了水陆坦克和两栖战车的性能极限。

  “还能不能下海?”演习指挥部来电询问。

  “和平时期的演习就是打仗,别说一点点儿风浪,就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一闯!”陈昌锋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指挥战车第一个跃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是铁血军人,就要敢冒风险,突破极限。陈昌锋说:“任何事情都可以重复,惟独战争是个例外。要想在未来战场上一举打败对手,必须不断战胜自己,因为和平时期的训练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打赢。”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他是比较固执的。

  记者:长年累月在海滩、泥浆和丛林中搞训练,官兵们肯定会有畏难情绪,那么,您是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让官兵们保持对训练的热情?

  陈昌锋:在训练的激励机制上要取得突破,我认为:一要建立健全科学、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使激励措施更具操作性;二要采取适度有效的激励手段,既不违反原则,又能起到提高训练积极性的效果。

  记者:中国军队很长时间没有接受战争的考验了,和平时期怎样检验训练效果?

  陈昌锋:肯定地说,战争是检验训练效果、检验部队战斗力的最好手段,但我们不希望发生战争,国家发展大局需要和平。

  和平条件下检验训练效果和部队战斗力建设水平,主要途径有三个:一是通过考核检验。其考核标准要贴近实战需要,促使训练朝着考核要求靠近。

  二是通过演练检验。军队可以组织各级规模的演练,甚至进行多军兵种的联合作战演习,只有演练才能知道,大规模作战中,部队能否打得赢。

  三是通过部队之间的比武竞赛检验。

他愿意为学生官的成才铺路,他要缩小官兵素质与未来战争的差距

  陈昌锋当团长后团队走出了5名研究生。

  全团9个连长岗位他换了14人次,现任连长全部是正规院校毕业的高材生。16名大学生军官相继走上重要指挥和技术岗位,12名大学生军官光荣立功,一大批懂专业、有知识、敢作为的学生官逐渐成为团队战斗力建设的中坚。全旅最年轻的连长、副营长、营长,全都出在装甲团。陈昌锋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缩小官兵素质与未来战争的差距。

  记者:以我们现有素质去打未来战争,还存在哪些差距?如何缩小这些差距?

  陈昌锋: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作为一名指挥员,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目前,这些差距体现在:第一,官兵的能力素质达不到打赢高技术信息战争的标准,缺乏战争经验,对战事的正确判断、分析、决策能力还不是很高。

  第二,文化素质还达不到打赢高技术信息战争的要求,缺乏深厚的知识底蕴,对军事理论知识、高科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够。

  第三,智力素质还达不到打赢高技术信息战争的水平,缺乏敏捷的思维,不善于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采集敌我信息。

  要缩小差距,就要引导培养官兵努力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掌握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知识,尽快具备在战争中正确分析、判断、指挥、决策能力;同时,注重对指挥运筹、组织协调、科学管理的研究和训练,努力培养干部既能带兵打仗,又能开展政治工作能力。

  记者:大学生干部陆续下到部队后,引发了一场学历和能力的争论,您如何看待?

  陈昌锋:学历并不代表能力,它是接受教育程度的证明,而不是能力的体现。

  大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为团队建设和未来作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理论依据。只有将高学历和高能力结合起来,运用到管理部队、摔打部队的实践中,才能推动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我从德国留学回来后,就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认识自己的长处,也不回避自己的短处。我认为,基层干部,不管学历有多高,只有精通军事,才能急军事之所急、想军事之所想、求军事之所需,才能把兵带好。

他把自己对战争的理解灌输给官兵

  两栖坦克下水训练,危险性很大。每次,陈昌锋都冲在最前面,战士们说,最危险的训练,总有团长的身影。陈昌锋想把自己对战争的理解灌输给官兵,让他们对未来战争充满信心。

  记者:心理战的作用越来越大,未来作战中,如何调整官兵的心理状态显得尤为重要,您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吗?

  陈昌锋: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军人的神圣职责,消除官兵的恐慌和畏惧心理,一定要靠引导教育,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

  同时,可以向官兵介绍敌军实施心理战攻击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心理战对策准备,运用心理战典型战例对部队进行“免疫疗法”。

  加强心理战适应性训练,主要包括模拟信息战条件下战场环境训练、心理稳定性训练、心理承受力训练、胆量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等,通过训练,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增强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记者:长期的和平生活,削弱了部分官兵的战备观念,您是如何引导,让官兵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陈昌锋:我国长期处于和平时期,军队无仗可打,再加上地方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军队吃“皇粮”,旱涝保收的机制,收入相对稳定、可靠。

  于是,部分同志便认为军人与其他职业一样,也是一种谋生手段。当前的国际环境从总体上说处于和平发展时期,对战争的威胁许多人难以看清。这种环境不仅容易削减军人当兵打仗的意识,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军人和军人亲属当兵谋生的观念。

  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平、富裕的生活环境对军人思想观念的冲击和转变,引导官兵牢固树立“当兵打仗”思想。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军人的战斗意志。同时,要引导官兵认清战争的威胁始终存在,“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教育官兵树立时刻准备打仗的思想。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