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8月1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怀疑”的底气从何来
2004年08月11日 03:17:31

慕毅飞

  中国的大学校长们对“怀疑精神”进行反驳的角度有两个。一曰最优选择。说“‘怀疑一切’属于一种西方的狭隘经验主义的观点”,远不如中国传统的“顿悟”更有价值,因为“日本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写过《创造力与直觉》一书,其核心观点就是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直觉”。二曰危害分析。“我不主张用‘怀疑一切
’的精神来教育学生。虽然‘怀疑精神’有利于个性的张扬,但也容易损害团队合作的精神。”而“中国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强调包容和合作。

  呜呼,有这样的大学校长,能指望办出什么样的高等教育!

  先看“最优选择”论。拎出一个自以为比别人更好的东西,却要到另一个别人那里寻找依据。为什么呢?人家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咱可一个这样的获得者也没有。既然你的东西更具创造力,那么,“只有8000人的伦敦经济学院曾培养出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位中国大学校长所在的学校光在校生就有1.6万多人,何以不曾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谁都知道,诺贝尔奖最重原创性,较量的就是创造力。―――敢拿自己的短处与人家的长处比,不知何来的这般底气?

  再看“危害分析”论。在中国大学校长的眼里,虽然个性也该张扬,但远不如团队合作来得重要。姑且不去分辨两者孰轻孰重,问题是张扬个性与团队合作并不天然地不可兼容。所谓“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讲得不就是两者的和谐吗?再说,人家崇尚“怀疑精神”,可没听说人家培养的学生就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倒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擅长窝里斗,往往更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这同样是在拿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脸。

  说什么信什么的教育,早就是扼杀创造性的魔手,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我们把“创新教育”嚷得震天响。“创新教育”的要义,就是敢于向一切因循守旧的东西挑战,需要的正是“怀疑精神”。

  通过“怀疑精神”找到的真理,才有可能成为不可动摇的东西;建筑在“怀疑精神”之上的合作,才有可能是最牢不可破的合作。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