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8月1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专家态度
谷兆祺:建小水电站利多弊少 但政府监管要到位
2004年08月11日 03:17:31

记者 董伟

  本报北京8月10电

  “在西南水能资源丰富的地方,大规模建设小水电站,一方面可以缓解目前面临的电力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带动西南各省、特别是当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利多弊少。”清华大学水力水电工程系教授谷兆祺认为当前发生在贵州等省的“圈河热潮”“不是坏事儿”,但是政府监管要到位
,要注意减少负面效应。

  谷兆祺说,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甘肃和青海等西部地区,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70%。但由于受资金和市场等条件制约,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特别是西部地区更低。

  谷教授认为,到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中小水电资源开发程度将力争达到30%以上,这中间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所以,政府在政策层面是允许甚至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小水电建设中去的。目前,浙江等地商贾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其逐利的本性必然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而这些地区大多数很偏僻,经济不发达甚至很贫困,正好通过建小水电站招商引资。

  “可以说,如果一个县有一个4万、5万千瓦的小水电站,那么,当地人的就业、生活问题就基本解决了。电力一方面用于工业,发展那些以前虽然有众多宝贵资源,却因为没有动力不能发展的高耗能工业产品;另一方面可以用于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谷兆祺举例说,四川省的阿坝藏族自治州原来都是靠砍木头维持财政,“把岷江上游的树都砍光了,也没富起来。后来靠在区域内大小河流上建水电站,发电卖电,发展工业,才成为四川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最富的一个州。”

  所以,谷兆祺认为,贵州、广西等地“圈河建站”有很多好处。但是他警告说,政府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矛盾,才能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有关部门和电力公司不能只盯着水力能源开发带来的局部经济利益,却对不适当的开发带来的环境效益损失和长期的社会、经济效益损失视而不见,“不能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谷兆祺指出,当地环保部门要在政府的引资立项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帮助地方政府多角度理解建电站的利弊。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都地处横断山区,不仅是许多珍稀和濒危生物物种的存留地和自然景观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环境一旦被破坏,损失无法计算。水电工程的投资比较大,要与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来考虑,因此,投资水电要符合国家水利开发的整体规划,“以前我们有建高坝大库的习惯,有些完全是好大喜功,形象工程,结果却是得不偿失,损害严重。政府官员一方面要冷静,不能头脑发热,同时也要处理好和投资商的关系,不能为了招商引资,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