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8月1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缺少自主开发能力、社会配套能力和国际采购能力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尴尬
2004年08月12日 02:46:49

张伯顺

  一家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零部件公司的老总,在汽车全行业的一次大型聚会上非常幽默地说:“我在这样的会上有平等的权利讲话,因为假如参加整车厂的配套商会议,肯定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至今存在的问题,有历史因素,正如中汽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蒋雷所指出的:“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长期落后于整车的发展,过度依附主机厂、过度依附主车型、过度依附地方行政的‘三个依附’,导致零部件企业缺少自主开发能力、社会配套能力和国际采购能力”。

  一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老总抱怨说,跨国汽车公司在我国的合资公司,外方整车、主机企业,往往有原始的协作关系,他们把自己的直系亲属―――零部件配套企业都拉了过来,或组建独资的零部件企业,或建立合资的零部件企业。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高速或快速增长,轿车是国外品牌唱主角,他们的市场份额要占到80%以上,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采购网络,他们几乎千篇一律的排他性,成为一种新的零部件壁垒。国内的外商独资零部件企业,他们为中外合资的整车、主机企业配套试装,享有不需要“认证”的不成文的特殊待遇,合资企业的外方还摆出全方位采购的样子,让你钻、让你挤,即使你按照他们的要求研制出来了,由他们去认证,十有八九通不过。

  这位老总说,除了外部的因素,还有内部的保护体系。我国各地的地方利益或企业集团的利益,直接保护着当地零部件企业的利益,存在着地方的贸易壁垒。这些尴尬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前国有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制约着他们做强和做大。“我国整车销售的增长,与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增长是不成比例的,请问这种整车销售的增长,与采购国外整车有何区别?”

  去年国产汽车销售中进口件装配的汽车12.55万辆,而轿车有12.15万辆,占整个进口件装配汽车的96.81%。今年的比例尤为惊人,上半年KD进口件装配的汽车24.80万辆,同比增长211.6%,而轿车24.22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12.13%。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零部件企业遭遇的尴尬事就可以写“一纸篓”。国内的万向零部件企业曾参加神龙公司三款减振器的配套招标,所有测试都已通过,且价格较神龙富康规定的低30%;但该公司外方科长就是不签字,最终还是选了法国的一个企业。原因是无法突破整车厂旧有的联盟体系。

  另悉,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和铃木等日系汽车企业,未来的新车边窗和后挡,一律采用UV-CUT的汽车玻璃,理由是该种玻璃能有效地过滤紫外线,节能环保。这样,包括福耀在内的国内汽车玻璃制造商,将被全部排斥在日系在华的合资轿车企业的配套名单之外,不仅使国内汽车玻璃制造商放弃原客户的供货合约,而且购买日系汽车的用户在以后的维修中,必须用UV-CUT的汽车玻璃。

  UV-CUT的汽车玻璃,目前只有日本的旭硝子、板硝子、中央硝子三家企业生产。据了解,包括福耀在内的一些国内汽车玻璃过滤紫外线和节能环保,并不逊色于UV-CUT的汽车玻璃。

  按整车厂与配套厂的“游戏”规则,纳入整车厂配套的厂家,除了保证整车厂的新车配套之外,还必须向其提供一定数量的维修配件;这些维修配件由整车厂向他们的特约维修厂提供;特约维修厂不得从其他渠道进货。据悉,别克一刹车片,国外进口,进口价100元人民币,到上海厂家,再进4S店,加价到1300元,其价差着实让人吃惊。

  目前我国的一些零部件企业,不仅国有的,就是民营的,也有叫苦的。笔者引的几个事例,值得我们深深思考:一是合资企业在采购配套上的话语权。神龙公司拒万向的三款减振器,日系在华的轿车合资企业将排斥包括福耀在内的、完全合格的汽车玻璃,都是中方话语权旁落的反映。何况,目前轿车的合资企业中方的投资或与外方对等、或还略高于外方呢。

  二是合资企业在采购配套上的舍近求远。质量甚至高于国外的国内零部件,合资企业不予采用,有违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不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不利于提高整车的竞争力。

  三是无论新车装配的内配套,还是在用车的维修配套,都背离“用户至上”精神,既坑新用户,又骗老用户,最终不利于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在如此背景下,整车厂要整顿自己产品及其配套市场的秩序,实际上有点勉为其难。

  按厂家现成的“游戏”规则,整车厂垄断维修配件市场,随着汽车规模经济的形成,汽车社会保有量的迅速提升,整车厂垄断的维修配件,远远满足不了维修市场的需求,副厂件应运而生,他们的质量、性价比,有的已超过所谓的原厂件即OEM配件,他们进入整车厂远远不能“统吃”的维修配件市场而壮大起来,最终有能力参与整车厂的全球化采购系统,反过来挤压OEM配套厂。(作者为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汽车市场专家、上海商情信息中心汽车市场高级分析师)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