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8月2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寻访邓小平捐助过的25名学生
2004年08月23日 00:40:10

本报记者 林蔚

  核心提示:1990年9月
5日,邓小平同志欣然为实施不到一年的希望工程题词,给这项新兴的事业以极大的支持和推动。

  1992年6月和10月,他两次委托身边的工作人员,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为希望工程捐款共5000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当即决定,这笔捐款用于小平同志早年战斗过的地方―――广西百色老区。1993年,百色市平果县希望小学成为这笔捐款的接受点,凤梧乡25名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11年后,这25名学生的现状如何?本报特派记者到百色老区寻访了这25名因小平的捐助而改变了一生命运的学生。

  8月,正是农忙季节。8位年轻人匆匆赶往广西平果县城相聚。

  11年前,因为一位老人的捐款,25名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11年后,他们其中的8位,为纪念这位故去的老人聚到了一起。

  这位老人就是人民敬爱的小平同志。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这些年轻人说:“因为邓爷爷,我们的人生拐了个弯。”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5000元捐助,让25个孩子重返校园

  11年中,25个孩子渐渐长大成人,虽然经历各不相同,但令他们印象最深的,都是重返校园那一天。

  “老师跑进门喊,标亮可以继续读书了!一开始,我们一家人都愣在那里,说不出话。”11年前的那一幕,对周标亮来说,依旧记忆犹新。

  周标亮出身于平果县凤梧乡一个普通农家,一场意外火灾,把家里所有的希望都烧尽了。1992年,她辍了学。从此,这个曾考过全班第一的好学生,每早放牛,都特意绕道经过学校,听听琅琅读书声。

  在经济落后的凤梧乡,辍学的不是周标亮一个人。孩子们在家帮助干农活,长大了,女的嫁人,男的打工,是那里的孩子最常见的成长轨迹。那时,周标亮也没想过将来。“读书,只有在梦中梦到过。”

  周标亮没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有位老人,让她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1992年4月,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的题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全国即掀起了参与“希望工程”、为失学儿童献爱心的热潮。

  同年6月和10月,邓小平同志两次委托身边的工作人员,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为希望工程捐款共5000元。

  青基会当即决定,这笔5000元捐款全部用于在小平同志战斗过的广西百色地区,救助革命老区的失学儿童。

  刚得知自己获得了邓爷爷的捐助,周标亮还懵懵懂懂:“以前只在课本、小人书里看到过邓爷爷的名字!”

  那天,周家奶奶办了最丰盛的晚餐,这是火灾后,周家吃得最开心的一餐。

  1993年,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欢声笑语,洋溢在平果县25个贫困家庭里。孩子们放下镰刀,走出农田,又捧起了心爱的课本。在封闭的农村,在他们看来那么“遥远陌生”的伟人,从那时起,走入了他们的生活。

重返校园的孩子们拼命读书,近一半人迈进了高校的大门

  失而复得的机会,显得格外珍贵。重返校园的孩子们读起书来,比谁都拼命。

  黄江丽当时回到平果县希望小学读四年级,心里惟一的念头就是好好学习。“以前我读书好像是为父母,重返学校后,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目标。”小江丽当时决定,以后要做能帮助很多人的工作,比如医生。

  黄华柏的初中,是通过父亲四处借贷才读完的。他初中毕业时,家里已经相当拮据。黄华柏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他拍拍父亲的肩说:“我自己想办法。”

  黄华柏跑到了广州,在一家纺织厂做织带工。一个月400元包吃住,相当艰苦。但他撑了下来,“我真的不想放弃。没知识没文化,只能做最底层的苦力活。我在广州深刻体会到读书的重要。”

  一年后,黄华柏带着省吃俭用积攒的“工资”,返回广西,就读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今年夏天,他刚刚通过成人高考,成为广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学生。

  事实上,读完希望小学后,25个孩子中的多数,都继续了学习之路,并且成绩很好。他们中有近20名学生从希望小学一路读到了高中、中专,其中近半数学生迈进了高校的大门。

和同龄人相比,孩子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豁达乐观,令人吃惊

  25个孩子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一些孩子开始面临新的选择。

  黎青云今年初中毕业。这个内向的孩子告诉记者,她的考分不高,读不了好学校,家里经济困难,“还没找到资助,可能会选择出去打工吧。”

  “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我想我已经挺幸运了。”黎青云说,学校生活彻底改变了我,“以前我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最怕跟别人沟通,上初中时第一次给家里打电话,什么都没说,只会掉眼泪。”但现在,黎青云自信地告诉记者:“我能吃苦,会说普通话,见过世面的,我不怕!我喜欢读书,会自己买书看的,还喜欢英语,以后挣了钱,可以买磁带回来自学。”

  正在武汉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读二年级的覃艳霄也面临同样的困难。去年母亲遭遇工地事故,家中脆弱的经济链顿时断裂。如今她正考虑申请贷款,勤工助学。覃艳霄说她是大人了,不能再给日夜操劳的父母增添负担。

  和同龄人相比,这些孩子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豁达乐观态度,令人吃惊。

  黄江丽就笑言自己是个“失败者”。她在2002年已经拿到了大专录取通知书,当时想上更好的学校,就选择了复读。但她第二次参加高考的成绩并不理想,没有上线,今年只上了大专线,能不能被录取记者采访她时还是个未知数。

  面对这个有些遗憾的结果,黄江丽并不特别失落。“虽然单看考试结果,我是失败的,但是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提升,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心态平稳,开开心心的,挺好。”

  尽管黄江丽认为高中三年对她的思想改造最大,但她还是把重返希望小学,看成是自己人生最关键的一步,“没有邓爷爷,之后的一切都将不存在”。

  高考复读的两年中,黄江丽惟一一次逃课,是跑去看纪录片《邓小平》。“那是我和邓爷爷最近距离的接触。”

3名受助姑娘选择了“回报”,返回希望小学任教

  周标亮、黄凤飞和覃云,这3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又先后回到了希望学校任教。

  开朗、热情,是周标亮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位清秀的壮族姑娘,是25个孩子中经历最特殊、最丰富的,有媒体称,“标亮的人生,因小平爷爷而放出光彩”。

  1994年,重返校园的周标亮,因成绩优秀,作为25名受助孩子代表,前往北京参加“跨世纪的钟声”希望工程大型义演活动。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山。1997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取百色地区田东民族师范学校,同年,被选为“希望之星”,代表230万希望工程受助学生参加了悉尼奥运会青年营活动。

  广阔的发展前景摆在了周标亮面前。然而,从悉尼回国后,她做了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回母校平果县希望小学任教。

  “感受了北京的繁华,悉尼的发达,我愈感沉重,这些与家乡的贫困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周标亮说,“邓爷爷的关怀是对所有失学儿童的,我希望将来能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如今,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县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周标亮依旧不忘学习。她刚刚通过英语大专自学考试,正在准备报考大学本科的自学考试。

  黄凤飞和覃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也同样选择了“回报”。

  2001年7月,黄凤飞从广西幼师毕业,在南宁一家幼儿园工作。假期回乡,她发现乡里没有幼儿园,就主动找到希望小学校长,提出开办幼儿班。

  目前,黄凤飞的幼儿班有25名儿童。虽然月收入连原来工资的一半都不到,但黄凤飞乐此不疲。

  “我们对这里有很深很深的感情。”覃云道出了她们俩共同的心思。2002年9月,毕业于田东民族师范学校的覃云也选择了回母校工作。目前她是希望小学自聘的英语教师,领着微薄的工资,尽心尽力地承担着三年级至六年级所有班级的英语教学。

伟人走了,爱的接力棒还在传递

  “平果希望小学的校舍是凤梧乡最漂亮的房子。”前往平果希望小学途中,老乡告诉记者。

  据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黄兰红介绍,该校于1991年10月投入17.82万元实施改建,成为全国第一批、广西第一所希望小学。学校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60平方米,现有11个班,386名学生,26名教师。

  黄校长说,希望小学能健康发展,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小平同志的关怀和来自中央各个部门的资助,为老区的少年儿童送来了爱心和希望;遇到困难,政府有关部门迅速着手解决;社会各界的积极援助,又为希望小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里人们的观念变了,支持孩子读书了。”黄校长说。

  希望小学所在的凤梧乡,村民经济收入大多来自田间农作物和有限的家禽养殖,记者走访多家农户,很多人连家庭年收入都说不上来。“但我们的入学率是100%。”黄校长骄傲地说。因为乡亲们知道,邓爷爷关注着孩子们成长。

  如今,伟人虽已故去,但爱的接力棒还在传递。

  从平果希望小学毕业的孩子,初中多是在企业或私人捐助下读完的。2002年9月,广西希望工程办公室又与广西团校联合,创办了广西希望高中,采用规模办学的方式帮助贫困学生接受中高等教育。

  广西青基会秘书长吴宗勋介绍说:“希望高中的招生对象是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孩子,他们3年的学杂费、生活费、住宿费全部由企业捐资,学生还可以得到180元的生活津贴。如顺利考上大学,还可以一次性获得4000元资助。”

  25个孩子中,黄绍科首先搭上了这趟幸运列车。2002年,他从新安二中初中毕业后被希望高中录取。他现在的目标是考上大学计算机专业,“我是到高中才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想学好本领,以后就在平果开个计算机教室,让乡镇的小孩都能从小接触到计算机。”

  领袖的示范作用是无比巨大的,不仅仅表现在平果县希望小学。

  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说,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消息不胫而走,将希望工程事业推上了一个新高度。如今,希望工程已走过15年的风雨历程,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3亿多元人民币,资助了250多万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

邓小平资助过的25名学生现状

  姓 名 性别  现状

  黄华柏  男 今年从广西机电技术职业学校毕业,被广西教育学院录取。

  覃艳霄  女 现为武汉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二年级学生。

  黎青云  女 今年从城关初中毕业。

  黄江丽  女 今年考上大专。

  黄绍科  男 现为广西希望高中高二学生。

  黄凤飞  女 2002年9月,被平果县希望小学聘为教师。

  覃 云  女 现为平果县希望小学英语教师。

  周标亮  女 现为平果县希望小学语文教师。

  邓红霞  女 现为广西民族学院学生。

  韦润忠  男 今年从广西大学毕业。

  黄成武  男 现在家务农。

  黄香红  女 现为湖北威宁教育学院学生。

  黄稍丽  女 现在广东打工。

  黄香琼  女 现为重庆信息技术学院学生。

  韦 宁  男 现在广东打工。

  梁克红  男 现为广西民族学院学生。

  覃凤春  女 已离开家乡,现状不详。

  兰丽红  女 外出打工。

  韦金梅  女 现在平果县消毒中心工作。

  黄 海  男 今年从平果中学高中毕业。

  黎宇桃  女 今年从百色祈福高中毕业。

  覃柳娜  女 今年从平果中学毕业。

  韦 波  男 随父母外出打工。

  梁 贲  男 去年9月被广西大学录取。

  兰育欢  男 1996年在家病逝。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