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8月2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有牌照的企业可能长期没生产线 有生产线的企业可能根本没牌照
手机牌照制助长资源垄断?
2004年08月24日 02:31:38

记者 刘世昕

  本报北京8月23日电

  在我国3亿多手机用户中,多数人不知道我国有个“手机生产许可牌照”制度。而这个制度,使得中国市场上的手机价格贵了一些。

  在这个制度下,我国只有30多家企业有手机生产的牌照。据全国工商联调查表明,我国至少有上百家手机企业要向有“牌照”的企业花钱借牌生产。每部借牌的手机要交数十元至上百元的贴牌费。自然,贴牌费加在了消费者买的手机上。

  让知情消费者和借“牌”企业高兴的是,今年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没有保留“手机生产牌照”这个许可制度。

  一些借“牌”的企业说,自己的企业自由进入手机生产销售领域后,没有了多付的“牌照费”,国内手机市场会有一场价格战。

  但是,今天,本报记者跟随一家等待进入手机市场的企业走访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只有获得牌照的企业才能生产和销售”的规定仍被执行。

全国工商联:以牌照管制来保护民族产业已不太现实

  手机生产界流传的说法是:资金、技术已经不是企业进军手机市场的障碍,最难的是怎么得到一张有关部门颁发的手机生产销售许可牌照。

  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后,10多家窥视手机市场多时的企业迅速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询问手机生产和销售的准入制度是否已经松动。

  手机生产和销售的准入制度要从“5号文件”说起。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5号文件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5号文件”要求,严格控制移动通信产品生产项目的立项、审批,对移动通信产品生产企业严格监管,并将移动电话的生产纳入国家指导性计划等。多年来,“5号文件”形成了在国内生产手机需要有关部门颁发“牌照”的制度。

  根据“严格控制”的思路,迄今为止,有关部门只发出了49张手机生产牌照,其中GSM手机牌照30张,CDMA手机牌照19张,有14家企业同时取得两张牌照。相当一部分拿到牌照的是国内生产企业。

  民间分析机构“计世资讯”IT分析师郭畅说,“5号文件”出台时,国内手机市场基本上被国际厂商所垄断,为数不多的几家国内品牌产量小、质量差、用户认知度低。为了保护民族品牌,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事实表明,这项政策对国内企业的良性发展确实有利,2004年上半年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以上。

  郭畅说,现在国产手机的质量已有质的飞跃,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继续对手机市场生产实施严格的限制,已经失去了客观依据。

  民间分析师的态度与全国工商联的态度相同。7月,全国工商联呼吁,“手机牌照制度”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实际情况,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调整“5号文件”。“牌照制度未能从根本上限制外资企业的进入。”全国工商联调查认为,韩国等厂商通过与国内品牌的合资方式,以“技术换市场”绕过行业壁垒进入中国,近年又陆续将制造基地和设计中心搬迁到中国内地,实施本土化战略。特别是当前国际上手机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继续实行管制将会使大量订单落到外国在华企业手中。“在此情形下,以牌照管制来保护民族产业发展已变得不太现实。”全国工商联的调查说。

不尽合理的游戏规则,使牌照成为稀缺的垄断资源

  目前,要想拿到手机生产牌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拿不到生产牌照、又想生产手机的企业怎么办?于是有了“贴牌”生产。一家家电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贴牌方式已成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

  他介绍,没牌照但有手机生产线的企业,必须找一家有牌照的企业合作。手机自己生产,然后贴上别人的牌,用别人的牌子卖到市场。自己还得完成营销、售后服务。

  “每贴一部手机,要给有牌照的企业数十元至上百元不等的贴牌费。一年下来,贴牌费不是个小数目。”

  这家企业负责人说,有牌照的企业,好比养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光收贴牌费就有好日子过。甚至还有这样的怪现象,有牌照的企业居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自己的生产线。

  这位负责人说,手里拿的是自己企业生产线生产的手机,但是贴的却是别人的牌。这种痛就好比自家的孩子却抱不走。

  全国工商联调查说,“不尽合理的游戏规则,使牌照成为稀缺的垄断资源”。

  全国工商联认为,一些持牌企业不具备生产手机和研发的能力,却能通过收取贴牌费用维持企业生存和盈利,而有能力无牌照的企业只有借助变相获取牌照进入手机领域,出现大量联合品牌及“牌照交易”现象。试图由牌照制度确立的秩序反而导致了市场的混乱无序。

  “牌照制度形成的行业准入壁垒,限制了国内新的资本与新的技术力量进入,大量的可投入深度竞争和技术研发的企业被挡在了门外。”全国工商联还认为,“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利于创新环境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使国产手机很难形成真正的核心技术,在产业链上处于低水平的加工地位。”

手机生产牌照制度何时松动

  近期国家出台的政策,让企业感到手机生产牌照制度有所松动。

  7月1日起实施的《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简称412号文件)中,列出的“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在涉及“通信、电子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时,明确提出“不包括移动通信类产品”。

  要进入手机市场的企业理解,这意味着手机生产投资应该无须行政审批。但有关部门答复说,手机生产投资属于非行政审批,不在412号文件范围之内。

  8月,国家颁布的《保留部分非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简称62号文件)又让等待进入手机市场的企业看到了希望。62号文件公布的目前保留的非行政审批项目,手机不在其列。“国家保留的行政审批和非行政审批项目都没有手机,我们理解,手机生产牌照要放开了。”8月23日,在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记者听到一家准备进入手机市场的企业的负责人这样对该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这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原来的有关规定,任何一款卖到市场上的手机不仅要有生产的许可牌照,还必须拿到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出具的检验合格证书。

  他们理解,手机生产无需牌照,直接送到认证中心检验,获得认证就可以拿到市场卖了。

  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工作人员答复,上周他们刚刚开过会,上面再次强调,只有有牌照的企业才有资格送检产品。

  来自有关职能部门的答复是,目前,严格控制移动通信产品生产项目立项、审批的“5号文件”还没有废止,但这项文件肯定是要修改的,修改的目的也是为了壮大市场。

  一家企业负责人说,这几年企业投在手机项目上的钱已有好几亿元,研发人员也养了一百多。本以为“5号文件”会松动,所以连广告片都做好了。国务院的精神为什么在一些政府部门就变了调?

  关于要不要取消“5号文件”,业界也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目前手机市场已经供大于求,如果不加限制,必然导致价格战,最后损害的可能是整个行业。

  而部分等待进入市场的企业却认为,如果按照市场的规则,就不应有牌照的说法。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