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9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大盘跌破千三心理底线 市场失去自我调节功能
股市被巨大政策悬疑压倒?
2004年09月10日 04:05:09

记者 王磊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没人能够预测它跌落的方向。今天,持续阴跌的股市再次放量急跌,沪综指开盘1307.47点,最高1307.48点,收盘于1284.31点,比昨日下跌25.03点。

  “麻木”。西南证券分析师刘晨,用这两个字形容市场的状态。他认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后底线的1300点,今天看来几乎毫无防守能力。8月31日因新股发行暂停带来的反弹预期,10天之后,彻底破灭了。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已经谈不上什么信心”。

  作为“托市”的主力,蓝筹股持续两天的跌势逐渐蔓延,愈演愈烈,钢铁、石化、电力、煤炭石油等板块,全部处于下跌状态。昨日暴跌的中国联通、中国石化还让人心有余悸,今天航空股、汽车股等主力也纷纷跳水。而蓝筹股大多是由机构投资者重仓持有,这似乎意味着,一直以来持观望态度的基金等主力投资者,耐心也已经耗尽了。

  源自北京一家媒体的一则消息,成为今天股市暴跌的导火索。该消息称,本月初在深圳举行的有证监会高层参加的一个证券研讨会上,透露出“证监会很可能将不再托市救市”的消息。有分析人士称,我国股市本来就是个“政策市”,现在市场已经失去了自身调节功能,惟有政策猛药能够救治。而这则消息则如同灭火器,扑灭了投资者的最后信心。

  1300点之后是什么

  “至少还有几十点的下跌空间。”西南证券刘晨认为,市场在跌破1300点后既没有引发市场新的恐慌盘涌出,也没有激发场外资金入场抄底,整个市场运行十分平静,说明投资者已默默接受了1300点失守的事实。由于下跌惯性影响,阴跌的走势仍会继续。

  而金龙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于步越认为,一向以稳健和价值投资为理念的机构投资者开始“放水”的迹象,说明他们对后市的预期更悲观一些。三五十个点的下跌预期,不足以引发他们的动作。所以,他认为,短期如果没有利好消息出来,再跌掉200点“也不是没可能。”

  “显然,1300点并不是管理层的心理底线。”民族证券资深分析师徐一钉看来,股市在本轮的调整中,管理层的表现是“最沉默的一次”。虽然市场中“止跌”、“救市”的呼声很高,但监管层并没有透露出明确的托市姿态,相应的政策一直没有出台。这可能说明,1300点只是舆论上的心理防线。”

  事实上,从年初“国九条”(国务院资本市场九条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市场普遍预期股市的反弹时机已经到来。但是,从3月份之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银根紧缩以及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下降,使得股市下跌局面持续不断。

  于步越认为,一方面是市场并没有看到“国九条”进一步实施细则,支持性政策“不明朗”;另一方面,本来市场中的供给资金许多都来源于企业,可宏观调控使得这些资金“吃紧”,同时,不断发行的新股迅速吸纳了新进入的资金,最后导致新股跌破发行价的现象层出不穷。一紧一松,市场在资金面上的压力直接体现为指数急跌。

  有调查表明,今年4月股市从1700多点开始下跌,截至8月份沪指跌到1363点附近时,市场中97%的股票出现下跌,149只股票跌幅在40%以上。同时,从去年11月投资者登记数突破7000万,到今年6月达7146万人,其中新增的140多万投资者目前大多被“套牢”。

  “这可能是从2001年沪指达到2245点之后最大一次调整。”徐一钉说,1300点之后市场在寻找反弹的“拐点”。但他认为,没人知道这个拐点在哪里,普通投资者还会在“忍耐”中继续付出代价。

  管理层的底线在哪里

  “我们被一个巨大的问号压倒了。”刘晨说,这个问号就是市场摸不到监管层的底线:为什么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出台呢?

  他认为,此类政策并不一定非是“救市”或“托市”政策,而应该是相对明确的政策。比如,股权分置问题,解决或者不解决的争论太多,监管层应该做一个表态。“哪怕你说三年内不解决,这也是个明确的信号嘛!这样大家心里有底,游戏规则继续,恐慌就没有了”。

  这就像“加息”的消息满天飞,“而我们的有关机构总喜欢说‘视情况而定’,这就留下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就担心这种不靠谱的说法”。刘晨认为,当大势不好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做最糟糕的预测。

  而于步越感觉,以前股市一跌,监管层可能就会召集大机构“开会”出台“救市”政策,与这种行政性很强的硬性措施相比,目前监管层的风格似乎显得“很温和”,他们更喜欢通过出台政策来“解决问题”。

  但是,还有哪些政策能刺激股市的上升呢?一些市场传言认为,降低印花税、减免手续费以及允许社保基金、养老金、退休金直接入市等,都是在政策层面可资期待的选择。不过,于步越觉得,最根本的仍是根除“股权分置”恶疾,让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机制真正建立起来。毕竟,流通股中60%~70%的资金都由中小股民把握,“他们现在有种被欺诈的感觉,认为自己赔钱是不应该的”。

  所有的利好或利空筹码,都压在政策层面,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股市的一种畸形和悲哀。徐一钉对记者说,所有人都在殚精竭虑,管理层的最后底线在哪里?

  一位不具名的资深分析师认为,现在的跌势,已经使许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接近净资产了,不排除管理层期寄在某一个低点,一揽子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可能。“这样,至少可以不谈给散户赔偿的问题了”。

  他认为,监管层近期多次谈及上市公司治理问题,以及对券商的加速整治,都透露出一种“综合解决全流通问题的思路”。那样的话,指数继续深度下跌的可能性也有。

  而刘晨说,指数这只风筝,正在那些模棱两可的“猜测”中越飘越远。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