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9月1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编辑部关注
郑州户籍新政部分叫停
2004年09月17日 00:29:34

  今年8月20日,郑州
市发出通知,暂停已实施一年的以“投亲靠友”为代表的“户籍新政”。据有关人员表示,叫停“户籍新政”的原因是城市难以承受人口激增压力,而这方面最明显的两个表现是,城市交通拥挤情况有增无减,教育资源“吃紧”形势日渐严峻。(9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户籍新政”卡在何处

  李清

  从表面看,是3年来20多万新增入户人口加剧了郑州城市交通的拥挤与教育资源的紧张,因此,叫停“户籍新政”似乎有理有据。然而我们稍作分析,就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首先来看看郑州的人口增长情况。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截止2002年底,郑州市中心城区户籍人口为220多万,而2002年后根据新户籍政策在市区落户者约为20多万。也就是说,郑州市这几年的新增入户人口只占到市区人口总数的1/10,而这些新增人口有很多是已经以“暂住人口”身份在郑州生活多年者。如果说新增人口让城市变得“不堪重负”,有些言过其实。

  再看郑州公共交通的情况。今年4月中旬,郑州公交公司停办了两种凭市民身份证办理的优惠乘车卡,原因是短短两年间,全市公交IC卡的办理数量已达80万张,远远超出了预期的20万张,使得公交车越来越挤,经营成本大幅上涨。郑州市区新增入户人数总共只有20多万人,而公交IC卡的办理数量超过了预计数60万张之多,公交公司把原因都推到新增入户人口身上,显然说不过去。

  城市化是国际潮流,也是我国现代化的一个方向。郑州市2001年推出新户籍政策,2003年8月全面取消入户限制,这本身就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说明决策者对于户籍人口增长已经有所心理准备。然而对于新增户籍人口,如果不能让他们享受到城市的公共福利与种种便利,他们成为“新城市人”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承担城市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部门在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过程中无所作为,光增加人口恐怕并不叫“城市化”。

  按照河南省的城市化目标,郑州市这两年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其实不算太快。而从河南省人口总量看,郑州市目前250多万户籍人口并不算多。与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相比,郑州城市的人口容纳能力还有很大潜力。实际上,根据郑州市的城市规划,到2020年,全市的城市人口将达到500万人。因此,如果郑州市不能在城市人口激增的同时,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来市民的“出行难”、“上学难”问题恐怕会更大。而在目前,郑州市有关决策者只有先对自己的“户籍新政”卡在何处作出深刻反思,才能保证郑州市今后在城市化的道路上不再是尴尬地“走走停停”。

  城市是自然长大的

  邬凤英

  作为一个象征,郑州市的“户籍新政”突然尴尬叫停。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指望通过行政手段,用揠苗助长的方式来推动城市化是行不通的,就像我们不能用“拉长机”一厢情愿地把个子拉得像姚明那么高一样。城市其实是一个有机体,它有自己的成长和发育规律。

  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郑州城市化进程“超常规速度”的后果让人始料未及。省委、省政府规定到2020年,郑州市区的总人口要由现在的200多万达到500万以上。这个“翻一番”的规定,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吗?报道中没有说,但根据这一“规定”制定的“新政”刚推出一年,郑州就遭遇全面紧张:公交紧张、学校紧张、医院紧张……

  城市化的好处很多。有专家曾非常乐观地指出:城市化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城市化对资源的消耗也是很高的。统计显示:全球城市面积虽只占陆地面积的2%,但城市人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总排放量的78%;城市人消耗了工业木材总使用量的76%、生活用水总量的60%。能源紧张、交通拥堵、住房紧张也是大城市的常见病。因此,在没有做好资金、技术准备,确保可以较好解决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前,盲目地增加城市人口,结果只会失败。

  当然,城市化方向还是应该肯定的,但关键在于,这个“化”的过程要顺其自然,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城市化的进程应该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能够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城市工业化水平,那么城市化就只能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会成为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之后无法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与之配套的就业、失业救济、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建设也难以跟上,结果是城市化的甜头尚未尝到,城市病便接踵而至。

  英国著名城市理论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曾以“磁力”理论来阐释城市的集聚与扩散功能。他认为,一座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被这个“磁场”吸引聚集的人、财、物,为现代化、专业化生产协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金融资本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奠定了基础。因此,城市经济的规模效益总是大大高于农村。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从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来看,凡是成功的城市化过程,都不是政府人为“堆积”的,而是靠城市本身的经济活力,自然“吸引”人们来到城市。这种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市场自身达到均衡、最优的城市规模,城市是自然长大的。只有这种城市化,才能真正产生有效的聚集效应。郑州“户籍新政”的失败,从反面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