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9月2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就事论事
善待机会
2004年09月24日 11:32:04

曹竞

  上海赛车场副总经理郁知非说:“F1需要中国,中国需要F1。”如此说来,F1与中国应当是相互需要的关系。

  内部分歧越来越大并且自身发展已经步入瓶颈阶段的F1,确实需要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F1身后那些国际知名的大赞助商们,同样需要庞大的中国市场,需要在中国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F1自然需要中国。

  这几日的上海与其说在等待着F1战车风驰电掣的那一刻,不如说已经提前开始上演围绕F1的商业竞赛。法拉利、威廉姆斯、英美本田、雷诺、迈凯伦……以及他们的“代言人”舒马赫、蒙托亚、巴顿、阿隆索、莱科宁……还有尚未开上F1,但在中国很有卖点的董荷斌、程丛夫,借着上海搭就的F1豪华舞台,轮番上演推广秀。所到之处媒体蜂拥而至,追星族尖叫声声,正如英美车队车手巴顿所言:“我没有想到自己在上海居然如此受欢迎,居然有如此多车迷。”

  巴顿此言也对也不对。对的是F1车手在上海受追捧的程度超过了想像,不对的是中国并没有巴顿想像中那么多车迷。不少F1门票被企业买走,用于招待不少并不懂或者并不知F1为何物的客户,便挺能说明问题的。之所以如此,既有上海人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较快的缘故,更重要的还是上赛场在此之前的推广做得到位。通过央视对F1的直播和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活动,不少人虽然不知F1的精彩之处,但知道F1很牛,知道跟F1沾点边儿就是时尚。

  当然,任何新鲜事物从接受到认同到成为一种习惯,都需要时间。上赛场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把F1炒作得如此轰轰烈烈,的确体现出了他们的手段和胆识。但问题是,“需要中国的F1”正在豪华舞台上尽情表演着,F1的赞助商们也正在实施着诸如多卖几台豪华车、多建几家分厂这些切实可行的商业目标,而“需要F1的中国”到底该如何体现我们的需要?起码从目前来看,这种需要体现得并不明晰。

  通过F1吸引世界的目光,进一步树立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通过F1落户中国,培养大批中国车迷;通过F1比赛期间的红火,带动这几日上海房价的大幅飙升……这些是我们的需要,但还需要将F1带来的机会化作实实在在的商业目标。否则又成了我们搭台,人家唱戏,短暂的喧嚣后,又恢复往日的平静。

  好在F1落户上海仅仅第一个年头,接下来的6个年头该如何既搭台又唱戏,想来已经纳入相关人士的思维范畴。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