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9月3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宝马车的象征意义与特权者的嘴脸
2004年09月30日 10:19:23

毛飞

  一辆车号为吉AC0020的宝马车在人民大学校园内撞倒一名女学生,车主非但拒绝向该女生道歉,反而强行驾车离开现场;被校园保安拦住后,车主先是欲用钱“摆平”此事,遭到拒绝后甩下一句“明天你们就会知道是谁”便弃车而去。(9月28日《京华时报》)

  又是宝马车撞人!先是哈尔滨宝马撞人案,继而是长沙宝
马撞人案,现在,相似的情境居然重现于北京的大学校园。我相信,单凭“宝马”、“撞人”两个关键词就足以吸引万千公众的眼球。果不其然,简单浏览了一下几大门户网站,这条“宝马撞人”的新闻正被网友热评,大家骂声一片,矛头共同指向宝马车主。透过网络舆论,我清晰地感觉到,“宝马撞人”已经不再是普通的交通事故,因为在大众的内心深处,“宝马车”的象征意义早已盖过了它原本的品牌意义。

  在数量庞大但资源有限的公众心目中,宝马车首先代表着一个与他们完全不同的社会阶层―――这个社会阶层人数不多,但手中掌握着整个社会中最为稀缺的资源,如金钱,权力;同时,由于这一社会阶层拥有着多数人无法掌握的稀缺资源,他们常常能够凌驾于普通公众之上,享受着某些不受一般社会规则约束的特权。于是,普通老百姓依据自己有限的想像力,将宝马车看成这一阶层的“形象代言人”。简言之,在广大公众眼中,宝马车从一个汽车品牌幻化成了特权阶层的标志,而“宝马撞人”也从交通事故升华成为特权阶层侵犯普通公众基本人权的象征。

  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信息极为有限的普通公众未必能够得出正确的评判,但是,他们的内心判断却总能在现实中找到印证。公众将宝马与特权绑定,缘起于某些宝马的车主确实自以为拥有了特权;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人习惯摆出特权阶层的特有嘴脸,不断印证与强化着公众既有的认知。

  特权阶层的典型特征是蔑视一切正式规则但崇尚不能见光的“潜规则”。那位人民大学宝马撞人案肇事者的现场表现,就让我们充分领教了特权阶层的嘴脸。

  开车撞了人,任谁都必须道歉,这是社会正式规则确定的责任。然而,自以为归属于特权阶层的人不会理睬正式规则。那位宝马车主拒绝道歉,理由居然是“我的车上有雷达,雷达没响,我的车就没撞人”―――这种荒唐且蛮横的话语后面不仅体现了一个人近乎为零的道德水准,更反映出他对最基本社会规范的莫大藐视。

  开车撞了人,任谁都必须接受正式规则规定的惩罚。然而,特权阶层却习惯于抛开正式规则、乐意按照“潜规则”解决问题。那位宝马车主先提出“用钱摆平”的交易要约,但遭到拒绝,“金钱潜规则”在人大学生的人格尊严面前打了败仗;此后,恼羞成怒的车主声称“明天你们就会知道是谁”,开始以“权力潜规则”相要挟―――“明天你们就会知道是谁”这句话实在是含蓄隽永且韵味十足:一方面表明自己身份足以超越一般社会规则的约束,显得霸气十足;另一方面却又不肯当场公布身份,非要等完成“暗箱操作”之后的“明天”才暴露,却又显出几分气短之色―――毕竟“潜规则”是见不得光的,也就无法给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撒泼的勇气。显而易见,“潜规则”已经内化成特权者为人处事的根本原则。

  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宝马车主,宝马的品牌意义才逐步被象征意义所湮没,而广大公众内心的不公平感也就日益根深蒂固。当人们习惯性地将某一种汽车品牌与特权阶层的可憎嘴脸捆绑在一起,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将越来越大,一个和谐社会的成型之日就更是遥遥无期了。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