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10月1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天下
俄罗斯:“得太空者得天下”
2004年10月13日 16:22:59

吕志英

  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
了他的“航天观”:俄罗斯的航天业应该、也能够以超前速度发展;俄将加速太空开发与利用,重振航天大国雄风。未来,俄罗斯可能与美国、欧盟和中国一起,参与对火星和月球的载人考察;俄印两国按照合作谅解备忘录,也将共同准备登月计划

  10月14日,俄罗斯将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场再次升空载人飞船,3位航天员中的两人来自俄罗斯。而在此前的10月4日,世界各地以不同形式庆祝和纪念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47周年。既合乎逻辑又非常现实的是,国际社会将目光再次投向了这个为人类航天科学和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航天大国。

  一系列事实表明,尽管仍有许多困难,但俄罗斯航天业正在走出低谷,并迎接一个新的“突破”发展时期的到来。

  普京强调发展航天技术

  在振兴俄罗斯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加速太空开发与利用,力保航天大国地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俄最高领导层在这方面表现出深谋远虑和坚定的政治决断。从2004年以来,普京总统更是较系统地反复阐述了他的“航天观”。

  在今年“宇航节”前后,普京接连发表了有关航天问题的重要谈话。他说:“航天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全民族的骄傲。”普京还认为,生活本身业已证明,如果不最广泛地利用航天技术,不论是生态保护还是国际安全保障,任何一个全球性问题都不能够得以解决。2004年4月27日在俄罗斯航空航天业领导人会议上,普京响亮地提出,俄罗斯的航天业应该、也能够以超前速度发展。普京强调,航天活动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保障着俄罗斯作为先进科学工艺大国的地位,在国家安全事业、发展经济和提高国家竞争力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俄罗斯的太空成就应该更有效地为俄各个地区服务,促进其经济增长和先进信息工艺的发展”。

  “求生存”时期已经结束

  2006~2015年俄航天计划,目前正由俄联邦航天局与相关部门和执行单位进行协调,年底前拟交政府审议。而目前具有“轰动效应”的,则是关于2035年前俄罗斯航天发展的综合研究报告。该文件制订者们的“身价”之高,文件内容的“分量”之重,均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日前,齐奥尔科夫斯基俄罗斯航天研究院公开了综合研究的主要结果及2035年前俄联邦航天发展的战略方向。与其协作的主要单位有俄联邦航天局、国防部、俄罗斯科学院、科研院所及工业组织等,其中包括科学院航天研究所、国防部第四研究所、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经过庞大的专家集体的努力,俄罗斯终于得到了这样一个迫切需要的奠基性文件,它勾勒出新千年俄罗斯航天业的发展前景。

  研究报告认为,俄航天业严峻的求生存时期已经结束,依据军事安全和综合安全新形势确定航天发展新战略的时机已经到来。

  俄注意到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未来几十年间的航天发展战略中的新因素。布什不久前声称,美国在不远的将来很可能退出国际空间站计划,并飞抵另外的行星。美国空军司令部也准备了空间战学说并反复宣称,美国应保护自己的航天器安全,并同敌人的卫星和宇宙飞船作战。

  研究报告提出的具体建议,确定了21世纪前半叶俄罗斯发展航天事业的最佳途径。论述中,不仅有航天活动计划与指挥体系变革的主要方向,而且有保障俄罗斯主要航天大国地位的关键工艺部分。报告认为,首要任务是保障俄的信息行动和对武装力量的指挥,研发新的多功能航天器,开展对地球、月球、火星和其他行星的基础研究。研究报告特别强调了国际空间站对保持俄罗斯优势的作用,及俄发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必要性。

  俄航天局副局长根?德米特里耶夫日前称:“我相信,(俄罗斯)航天研究的突破时期将要到来。”

  航天研究经费仍存在困难

  大规模航天计划需要巨额经费的支持。近期,俄学术界与企业界强烈呼吁,必须加强政府有关航天领域财政保障决议的落实;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强化商用航天活动。

  按照齐奥尔科夫斯基俄罗斯航天研究院院长先科维奇的说法,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俄可能于2021~2023年进行对月球的载人考察。学者认为,俄宇航员们还应飞往火星和金星,因为它们是地球进化的两个最大样品。先科维奇主张,用于俄航天业的经费最少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48%。

  据悉,俄航天局正在制订2015年前的联邦航天计划,并拟从俄预算中拨款60亿卢布,用于近5年的航天基础研究。按俄航天局副局长根?德米特里耶夫的说法,俄近期不可能进行到火星的载人飞行。从经费角度看,如果落实这一计划,其他项目均将停止。

  加紧研制新一代航天器

  俄罗斯科学界对空间考察和研究一直保持着浓厚兴趣。学者们认为,可能存在生命的不仅有火星,还有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例如,木卫二的冰壳下有一大洋,不排除那里存在生命。现在已经具备飞往远行星的技术条件,但必须提高现有技术设备的可靠性能,以保障长时间的星际飞行。俄学者指出,飞往木星就需要飞行器独立存在4年之久。所以,研制和生产多功能、高质量和“环保型”的航天器至关重要。

  著名的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企业主要从事星际飞行器、各种用途的地球卫星之设计、生产和试验。该企业正在加紧研制用于月球和火星考察的新一代航天器。

  在新的载人宇宙飞船的研制中,“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研制的“快速帆船”号飞船格外引人瞩目。全新的6座位宇宙飞船可望在2010年前取代“联盟”号。新飞船能将人员与货物送入轨道站,需要时可将宇航员与设备紧急撤回地球。它能用于长达10昼夜的自动轨道飞行,也可用于科研目的,商业应用前景亦相当可观。

  同时,俄产新一代轨道站也在继续研制,待现有的国际空间站寿命终结后,它将投入运行。

  强化航天研究的国际合作

  对于前期航天器老化、财政拨款紧张、人才流失严重的俄罗斯来说,坚持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原则的国际合作,不失为紧迫而又明智的一种方略。

  与俄罗斯签署航天合作协定及有关文件的国家日益增多。俄主要的航天伙伴是美国和欧盟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另有印度和中国。国际合作不仅为俄罗斯创造了就业机会,还促使许多科技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一系列新一代航天器得以问世。

  俄最大的航天合作项目是国际空间站计划,参加国共有14个。拥有各种航天系统和丰富轨道工作经验的俄罗斯,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备受国际赞赏。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现在所有为空间站进行的飞行任务都由俄罗斯独立承担。如果加上今年1月29日发射的“进步号”货运飞船,俄今年计划向国际空间站发射6艘飞船,其中载人飞船两艘、货运飞船4艘。

  俄罗斯可能与美国、欧盟和中国一起,参与对火星和月球的载人考察。据透露,俄印两国按照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共同准备登月计划。印度自己曾宣布将于2005年向月球发射无人飞船,2015年发射载人飞船。

  在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的日程上,还有一个长期空间考察前乘员训练的试验项目。俄宇航员波利亚科夫称,该试验项目将于2005年底、2006年初进行,现已着手开始6名志愿试验人员的选拔工作,他们须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度过500天。参与试验的还有加拿大和日本的航天部门。据称,中国也对试验很有兴趣。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