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10月1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院士再点汽车业敏感话题 为何只给跨国公司做嫁衣
2004年10月18日 11:46:49

记者 李桂茹

  一个汽车发展论坛,因为话题敏感,请来了研究汽车的工程院院士,但是国内汽车产业界的人士,却大多回避了。

  这个话题是:中国本土汽车是在给跨国公司做嫁衣裳吗?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高交会上,这是中国青年科技企业家管理论坛上一个关于汽车发展论坛辩论的热点话题。

  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郭
重庆说:“这个话题非常敏感,因为不同的观点很多。我们举办这个论坛,有人替我们担忧,会不会惹是生非。但这是一个没办法回避的话题。”

  “中国已进入轿车私人消费时代。但满街跑的汽车都是洋品牌。”他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一个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郭重庆说,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成绩令人刮目相看,去年汽车产量444万辆,居世界第四位,销售利润754亿元,已经成为我国第五大支柱产业。如果中国汽车以15%的“中国低速度”发展,也会成为世界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这位工程院院士说:“我们这次论坛请一些汽车业界的同志,但他们不来,好像做了什么错事似的。我理解他们的处境。汽车业界也有人怀疑中国汽车工业是不是过度开放了?会不会像巴西那样,本土汽车业被跨国公司完全掌控?”

  郭孔辉院士指出,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有两大怪圈。一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二是“缺乏能力―――只能依赖―――越依赖越缺乏能力―――越缺乏能力越依赖”。“从整体上看,我们在质量、品种和规模上与国外有很大差距,自主发展能力差距更大。”

  他指出,这又造成了同类产品接连引进,重复引进的局面。虽然近几年开始生产国际先进轿车,但并未跳出这一怪圈。国企争相寻求外企合作,形成了“越依附越有利的联盟”。强力的关税保护未能为成长争取空间和时间,反而泯灭了自己的志气和能力。国家对合资的优惠政策使得天独厚的“三大三小”因合资而获得丰厚利润。专一合资开始向多头合资转变。由于合资获利丰厚又轻而易举,“引进、消化”政策成了“只引进,不消化”的空头口号,加上外方紧握技术大权,使中方掉入了“越缺乏能力越依赖”的第二个怪圈。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钱振为认为,今天,各国产业面临的是国际竞争,在一国范围内讨论集中与垄断问题已经没有意义。

  现在,有些公司很难说是哪一国家的公司。什么是美国的汽车工业呢?是指三大公司在全世界的生产?还是各大跨国公司在美国的生产?当前,国别的汽车产业正在向世界统一的、一体化的汽车产业转变,世界汽车产业就是由少数跨国集团组成的。在最近的兼并浪潮中,日本、韩国的一些企业被外国公司控制或兼并,标志着日本、韩国道路的终结。在世界汽车产业一体化的形势下,今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走日本、韩国的道路。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