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10月2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WWF发出地球警报:人类生态赤字不断扩大
2004年10月27日 10:40:58

本报记者 张可佳

  10月2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驻华首席代表郝克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现在是世界建设大坝的冠军,而全球生态状况保存较好的大河已所剩不多,中国的怒江、雅鲁藏布江和黑龙江等等河流的命运令人担忧。他说,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在能源开发、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利用三方面找到一个均衡,这些地
方的经济开发应该有更多选择。

  郝克明是就世界自然基金会刚刚发布的《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谈到上述建议的。该报告指出,全球湿地和内陆水系逐渐干涸,地下蓄水层开采速度远远快于补给速度。全球的大河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存在着过度使用水源的情况,通常在旱季难以流至海洋。郝克明说,“如果我们不尽快恢复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地球再生能力间的平衡,我们将没有机会再来偿还这些生态债务。”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称,在最近30年间,世界上陆地和海洋物种数量下降了30%,而淡水物种数量下降了50%。虽然人们在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全球总体生态形势并未呈现好转的趋势。人类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的增长水平超出地球生态负载能力20%,中国总体生态形势也不容乐观。

  报告说,全球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为2.2公顷,人均生态容量为1.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而中国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为1.5公顷,人均生态容量仅为0.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达0.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91年到2001年的10年间,全球人均生态容量下降了12%,同期中国人均生态容量下降了7%。而在最近的30年里,代表物种种群数量总体趋势的地球生态指数下降了40%,这对于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生命力和恢复能力是一个打击。

  地球生态指数显示的是全球野生物种种群数量的总体趋势,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也称“生态足迹”)评估的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份报告的数据显示了全球人均食物、纤维制品、木材消耗量,人均田地、人均林地、人均牧场、人均鱼塘占有量,中国由于人口最多,相关占有量都比世界人均水平低很多。

  郝克明说,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首要任务是在发达国家花更多力量控制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北美地区人均能源消耗量最高,非洲最低,亚洲倒数第二。西方人正在以难以持续的极端水平消耗资源。北美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不仅是欧洲的两倍,甚至是亚洲或者非洲人均资源消费的7倍。现在,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低于全球人均能源消耗量。全球为1.2公顷,中国仅为0.7公顷。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多个专家组多年来在长江流域和西南生物多样性重点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协助当地政府和群众搞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开辟新的致富途径,推进建设秦岭野生大熊猫保护地及生态走廊,关注怒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郝克明最后说,地方政府不应为了大面积种桉树建造纸厂、盲目建水电大坝去卖电这样的短期效益,牺牲掉可长久利用的宝贵资源,在中国西南生物资源最珍贵的地区,经济开发应当能有更多选择。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