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11月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淡化富士重工,斯巴鲁另辟蹊径?
2004年11月04日 10:56:55

刘世瑜

  “我们要解决的首要
问题是:淡化富士重工在中国的印象,全力打造斯巴鲁的品牌影响力。”在富士重工中国事务所,斯巴鲁中国总代表中村幸宏对记者如是说,“在欧美,斯巴鲁是一个很有知名度的品牌,而在中国知者甚少。中国的汽车市场,仍然是一个成长的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如何在短时间内扩大斯巴鲁的知名度,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题。”

  两难的抉择

  斯巴鲁是富士重工旗下专业从事汽车制造的部门,其营业额占富士重工总营业额的85%。作为富士重工,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探寻与中国的合作之路。后来,就有了富士重工与贵航的合作。但是,那个时候的富士重工并不看好中国市场,于是只选择了一款淘汰车型在国内生产,这便是贵州云雀。

  富士重工与贵航的合作从一开始就不顺利,后续的技术更新和资金投入也未到位,甚至连基本的销售网络都没建好。中国车市出现了井喷,但是云雀难以融入其中,更别说展翅高飞了。云雀成了富士重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富士重工进军中国市场终究折戟沉沙。

  但是快速膨胀的中国市场终究还是吸引着富士重工,富士重工在思考以什么样的姿态卷土重来。首先品牌名称是继续沿用富士重工,还是用全新的斯巴鲁呢?斯巴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造车,1958年斯巴鲁360成为第一辆进入日本家庭的轿车,并引领了一个时代。1965年推出的斯巴鲁1000,是世界上第一辆拥有独立悬架、前轮驱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量产汽车。虽然,在日本国内,富士重工只有5%的市场份额,但是斯巴鲁品牌却深入人心。

  在欧美市场,斯巴鲁参加了一系列国际赛事,并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从而打造出很高的品牌知名度。然而,在中国,在大多数消费者心中,斯巴鲁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无知者无畏”,正因为斯巴鲁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名称,急欲抛弃前嫌的富士重工选择了斯巴鲁。富士重工在中国汽车市场徘徊多年以后,又回到原来的起点上。

  重树形象

  早年与贵航合资生产云雀的时候,富士重工给业界的感觉是舍不得付出,从技术到资金都相当吝啬。此次,斯巴鲁进入中国市场,选择了与欧美市场同步的四款车型。中村说:“我们看好中国市场,也决心用好的产品打开市场。”对如何打造品牌影响力的疑问,中村说,斯巴鲁将以拉力赛为突破点。斯巴鲁曾多次参加港京拉力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好多中国客户都有印象,有良好的基础。其次,斯巴鲁在主动安全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障碍物自动规避系统等,这也是扩大品牌知名度的卖点。然而,仅仅靠这些,想在短时间内扩大知名度,还显势单力孤,斯巴鲁需要在其他方面做文章。

  “我们计划今年销售1000台,明年达到2500台,第三年销量达到5000台。”中村在谈到短期目标时说。5000台的销量,对年产60多万辆的斯巴鲁来说微乎其微。从这一点看,斯巴鲁的用意十分明显,不是卖汽车,而是赚吆喝。但是,作为进口车型,斯巴鲁仍然跳不过价格这道坎儿。中村说,“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奥迪和宝马。”他说,“我们想让人们知道,斯巴鲁与宝马的价格差不多,但从运动功能来看,我们的产品更有优势。”

  全时四驱,水平对置发动机,这一绝无仅有的搭配,确实令斯巴鲁的性能出类拔萃,也让它在高价位面前物有所值。可与宝马奥迪相比,斯巴鲁在品牌知名度上失色许多。为了凸显自己的优势,斯巴鲁将自己的消费客户定位为专业人士―――懂车、爱玩车的白领阶层。无疑,斯巴鲁所定的目标消费群都是成熟消费者,这对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讲,比例太少,斯巴鲁似乎将自己带进了死胡同。然而,斯巴鲁却有自己的考虑。懂车、爱玩车的人都是汽车消费中的先锋,抓住这个消费群体,就等于在消费者心中做了一个长期有效的广告,这对不再急于卖车,而是想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斯巴鲁来讲,不失为上策。

  不放弃国产化

  “我们的目标就是占领全球1%的市场份额。”中村在谈到斯巴鲁的最终目标时说。这对只有0.07%市场份额的斯巴鲁来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抢占1%的中国市场,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就谈不上全球目标。”然而,3年后达到5000台的销量,这与1%的中国市场份额相去甚远。看来,通过打造品牌,建立进口车市场,只是斯巴鲁的表面意图,斯巴鲁所想的远不止这些。

  “我们目前已经有36家销售网点,计划3年后达到100家。同时,我们不会采取建4S店的单一模式。我们会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4S店,在中小城市建以售后服务为主的2S店,在销售的同时,抓好服务,等其销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再将其改为4S店。既然有过后建销售网络的前车之鉴,这次在建立好销售网络之前,并没有与任何一家合作在国内建厂的意向,只有当销量达到5000台以后才会考虑。”

  目前,国内车市低迷,需要厂家拿出有特色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斯巴鲁另辟新境。中村说:“虽然,我们目前有消费群体定位的担心,但是,我们会调整战略,特别是在中国建厂后,价格会大幅度下降,斯巴鲁将会有更大的市场。”中村的几句话道破天机。先建销售网络,达到5000台的销售目标,也只不过是对中国市场低迷过后能力的检验,同时也是为自己真正意图施的障眼法。斯巴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中国建厂,占领中国1%的市场份额,是不是就能满足斯巴鲁的胃口?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