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11月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我能把战机飞回去
2004年11月08日 16:30:05

记者 李雪红 通讯员 郭凯 吴远生

  在距机场20多公里外的4800米高空,飞机漏油了;在这“生死瞬间”,特级飞行员梁万俊“想都没想跳伞的事”―――

  本报北京11月7日电

  “我当时没别的念头,就想把战机飞回去。”11月7日,中等个头、稍显黑瘦的成都军区空军某试飞大队的副大队长、空军特级飞行员梁万俊坐在记者面前,平静地说。

  新战机研制出来后,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各种性能的极限是多少等,都得靠试飞员把战机飞上天去试。这是一个“极具风险和挑战的职业”,但梁万俊“很喜欢”,即使是在遭遇了7月1日那样的“生死瞬间”之后。

  7月1日13时,梁万俊驾驶某国产01号新战机,进行发动机加力边界试飞。当他在1.2万米的高空做完加力边界动作后,突然发现战机油表显示油量下降大大超出正常范围。

  “飞机漏油了。”作出此判断后仅两分钟,战机上的油表指针便停在了0位置。此时,战机仍在距机场20多公里外的4800米高空中。要想保住战机,只有空滑迫降一条路。但“从世界航空史来看,走这条路成功的几率极小极小”。

  梁万俊驾驶的是一架价值逾亿元、正在试验的01号新战机,设计和制造人员最想试飞的性能、最主要的设计目的,“都在这01号机上”。

  尽管01号试验机如此重要,但遇此险情,即便梁万俊当时按下弹射救生按钮,弃机跳伞,“也不违反试飞员飞行条例”,谁也“不能指责他”。当时的塔台指挥员、老牌试飞员钱学林说。

  然而,此时的梁万俊“想都没想跳伞的事”。根据当时的天气、飞机的状况以及对自身技术的把握,“我觉得我能把战机飞回去”,只是“一定要冷静”。

  记者细听了梁万俊遇险后与塔台指挥员的对话,在“命悬一线”之时,他果然非常冷静:修正战机的速度和高度偏差,操纵战机对正跑道,以每小时361公里的速度,连闯接地、刹车、放伞三关。在两个主轮胎刹爆,钢铁的机轮在水泥跑道上“刻”出两道近百米的轮迹后,因输油管故障、航油已全部漏完的新战机停在了机场上。

  成都军区空军司令员方殿荣中将听说这一消息后,“凭着一个有几十年飞行经历的老战斗机飞行员的直觉”感到,“这太不容易了”!

  梁万俊这一“创造了世界航空史奇迹”的壮举,保住的不仅是一架极具科研价值的新战机,“更挽救了整个战机研制项目”。采访中,新战机的设计方和制造方的负责人反复向记者说明这一点,新战机带回来的各种数据,对其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尽管各方赞誉甚多,但梁万俊却一如当初遇险时的冷静,他说:“每一个试飞员遇到空中险情,都会尽一切努力保飞机的。这事关我们试飞员的职业荣誉。”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