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11月2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遇难者家属日夜兼程赶往包头
2004年11月23日 10:43:06

记者 李玉波 周凯

  综合本报包头、上海11月22日电

  今天上午9时20分,一位20多岁的女孩在包头市天使大厦(遇难者家属接待站所在地)一楼大厅放声大哭,“我不该让你们去上海……我不该让你们去上海!”

  这位女孩的父母用平时积攒的钱买了两张去上海的机票,参加女儿的订婚仪式。20日清晨,家人高高兴兴地将两位老
人送到机场后,人还未到家,便听说飞机失事。老两口结婚40多年,从未舍得花钱坐飞机。女儿听此噩耗,当天乘飞机赶回包头市,她痛不欲生,后悔不该让他们参加自己的订婚仪式。

  赵永亮家住包头市,女儿在北京刚上完大学,与一个上海籍同学谈恋爱,准备在上海结婚。赵永亮夫妇兴冲冲地赶往上海,不料双双遇难。说到这一惨剧,赵永亮的弟弟赵永刚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事实上,赵永刚最难面对的人还是侄女。听说父母都要来上海,侄女别提多高兴了。“我现在都不敢想当时在上海机场接父母的侄女听到飞机失事的消息后有多难过。我也不敢问她。”

  42岁的林星亮是温州人,在包头开了两家咖啡店,平时经常往返于温州和包头之间。由于温州和包头之间没有直达航线,林星亮每次都要到上海转机。林星亮的朋友兼生意伙伴林先生已在天使大厦熬了一个通宵,眼睛红红的。“老林这次来包头主要是旅游,顺便看看我们这些老朋友。”林先生告诉记者,前天下午4时,两人在一家餐厅吃晚饭。饭后,林星亮与他告别,说已经买好第二天早上8时30分飞往上海的机票。“没想到……”林家还有妻子和两个孩子。

  20岁的林达宇是上海大学的学生。他说:“我正在图书馆看书,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林达宇的姐姐在四川大学念书。他说:“起初我打算乘飞机前往上海,再转回温州家乡,结果票还没订到,电话就来了。姐姐在电话中说,父亲乘坐的飞机在包头失事。”

  由于一家人分别住在浙江、四川和上海,林达宇和姐姐各自赶乘飞机在北京会合,母亲等老家亲属则花费两万元钱,租一辆面包车,日夜兼程赶往包头市。在林氏姐弟的印象中,父亲林星亮一直都很严肃,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外奔波。此次飞往上海,事前并未通知儿子。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林达宇的大姨因为悲痛过度,当场休克,被送往医院急救。

  37岁的遇难者马华有着太多的牵挂―――70多岁的父母,尚未成年的儿子,以及蒸蒸日上的事业。昨日,马华的表弟宋占杰告诉记者,出发那天,表姐夫专门抽时间送表姐到机场。结果人刚回到单位,就从广播中听到飞机失事的消息,顿时晕倒在办公室里。

  马华是包头市区居民,开有几家个体工厂,事业正处于辉煌时期,刚刚谈下好几亿元的工程,此行去上海,就是准备转道温州谈几个合作项目。昨日,负责接待遇难者亲属的李先生问马华家人,“你们有什么要求?”马华的妹妹哭道:“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想要我姐!”

  遇难者中还有一位上海德森电气有限公司的内蒙古销售主管吴友明。吴友明是温州人,30多岁,销售业绩非常不错,平时常驻上海,但每年会有两个月到内蒙古出长差,此次就是出差后返回上海,没想到遇到意外。另据了解,在此次空难中遇难的还有一位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李江,他和同学在上海一家生物化工公司实习。一周前,他回包头探亲,回上海时不幸遇难。

  记者从东航空难善后工作小组了解到,今天上午11时10分,第一批遇难者家属共75人乘坐上航FM9135航班前往包头,同机前往的还有东航第五批工作组成员,该航班已于今天下午2时左右抵达包头。第二批家属50多人今晚赶至包头,同行的还有东航第六批工作组成员。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