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4年12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阅读指向
义与利的对立游戏
2004年12月26日 10:32:51

孟繁华

  十多年来,文学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但又没有深究的话题。市场化不仅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形态,同时它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市场化不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也必然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讨论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无论是学者还是读者,只要表达对文学和作家不满或指责时,“市场化”、“商
业化”就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他们站在这一立场义愤地批判和指责,不战自胜地获得了道德的优越感,原因是传统观念中的“义”和“利”的对立关系。“市场”或“商业”总是和利益、金钱、剩余价值相关。而文学是一个高尚的和人类精神事务相关的领域,它一旦和市场化、商业化、金钱发生了关系,就如同一个体面的人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一样,玷污了文学的纯粹和高尚。

  但是这种批评可能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我们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也确实感知了文学在市场化和商业化影响下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状况不仅改变了文学的生产方式和审美接受,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作家对文学的态度和理解。作家们在公开的场合或文学作品中,普遍表达的是对市场化乃至现代性变数的忧虑和困惑,但在私下场合,对图书出版的印数和版税的盎然兴趣又溢于言表。这是一种新的矛盾或分裂的性格,有其合理性,同时也有不能解释的悖论性。这种矛盾或分裂,从一个方面表达了文学与市场的关系,也是传统的“义”与现代的“利”之间的对立游戏

  市场化或商业化,固然影响了文学的纯粹性,传统意义的文学观和价值观正渐渐地远去,正在经历着重构和再造。但是,市场化或商业化也确实提供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和值得庆幸的内涵,这就是文学和文化生产多元化的可能。自上世纪80年代始,呼唤文学多元化的声音就此起彼伏。但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多元化文学观念和多样性文学作品的产生仍然是困难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学的多元化和多样性部分地得到了实现,它改变了过去文学生产的“一体化”局面,开放的文学观念是在市场的支撑下完成的,市场以它自身机制调控了文学和文化生产。

  在这一方面,市场的调控不仅填补了消费性大众文学的空白,使文学从单一的功利性转换为功能的多样性,而且也使具有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学作品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被文学界和读者普遍认同的好作品,其印数居高不下,它们不仅是“畅销书”,而且是“常销书”。这种状况没有市场机制的调控是不可想像的。这些“高端”的文学成就,显示了当代中国作家可贵的坚持和卓越的文学才能,并且经过了十多年的“经典化”过程。他们不仅为读者所认同,而且被文学史家所认同。他们不同的叙事风格和想像力,为经典写作提供了全新的文学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市场初始阶段为了剩余价值而大量生产的低俗读物正在消失,这些“带菌的文化”已经难以再侵蚀获得了“免疫力”的健康身体。这种情况也与市场饱和、读者择优接受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在警惕或批评市场化、商业化对文学构成伤害和影响的同时,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理解市场化、商业化带来的挑战和竞争的意义。市场在制造文化“非典”的同时,也无意间起到了“除菌”的作用。因此,简单地指责和抱怨市场化和商业化是没有意义的。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