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月1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三大矛盾制约MBA教育发展
2005年01月11日 02:36:13

本报记者 齐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MBA从陌生的英语名词,发展成备受追捧的社会精英代名词;从招生逐年火爆,到遭遇“熊市”;从感性炒作,到理性回归。作为一个整体,中国MBA应该在公众中树立什么样的品牌形象?日前,在搜狐教育频道、《商学院》杂志共同主办的“商学院与中国”2005院长(圆桌)论坛上,以北大光华、清华经管、中欧国际等高校的商学院院长和MBA中心主任进行了热烈交流,在塑造MBA新形象、提升中国MBA教育的竞争力、学习在市场化环境下的运营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教术更要传道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善利认为,塑造中国MBA教育品牌,很重要的一点是注重培养MBA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我非常佩服哈佛商学院的一位老院长的一句话:人的一生之中做过银行家、企业家,挣到许多钱是不够的,除了事业上的成功以外,还应该设法帮助许多被社会遗弃的善良人。这是哈佛商学院给新生的训示,而且放在哈佛商学院宣传材料里面。在这种竞争的社会里面,MBA的社会责任感尤其重要,如果一个商学院想塑造自己的品牌,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国企业界需要什么样的商业人才,商学院在教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教出来的学生最后是为学校争光还是丢脸。一位企业界人士表示出自己对商学院教育的担忧,他曾经看了一个学校的MBA教材之后吓出一身冷汗。教材里面竟然说要借鸡生蛋、有借不还,就像地摊贩卖的那类员工害老板49招,老板害员工36计。商学院培养人才应该教的是规范的商业模式,合作模式,平和的心理模式。利润从哪里来与诚实对待投资者,善待员工,公平对待自己结合在一起。只有学生成大器,商学院才能在若干年以后有名气。

  要专业还是要综合

  从营销学角度来讲,应该在质量标准化、竞争白热化的前提下谈特色。而目前国内的MBA教育质量还不稳定,竞争还没有白热化,此时谈特色为时尚早。

  中美&中法管理学院刘宝成院长认为,在目前中国的MBA教育中存在一些矛盾,首先是特色和质量的矛盾。“就现在中国的商学院教育来讲,我们的注意力还是应该在于发展自己的潜力,练内功。美国的MBA教育是1908年开始的,中国的MBA是1990年开始办的,前后差80多年的历史。MBA需要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为舞台,而国内还不能提供足够的舞台供MBA毕业生发展。如果谈境界的话,中国商学院还没有一家到达优秀的阶段”。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酉民教授对于中国MBA教育中特色和质量的矛盾感触颇深,“商学院的老师要有定位,但定位不能有统一的模式,各种模式都有自己的长处。多年前我跟国内多家商学院的院长一起去美国考察,我们了解到哈佛商学院和麻省理工(MIT)斯隆商学院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一种偏重案例,一种偏重理论知识。在一家软件公司,我们问总裁,你认为哪一种模式更有利于公司的成长?他说,我很难告诉你哪一种模式更有效,你去问我们的董事长吧。而董事长也很难说哪一种模式更好,哈佛案例很多,但哈佛的学生出来定位比较高,很容易介入社会,他们的特点是用一点点数字说一大堆话;MIT的学生是用一大堆数字说一点点话,但MIT的学生后劲更足一些。”每一个大学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将培养出不同的人才,现在有些学校一定要走MBA专业化道路,像北航、北邮,但有些学校就是要走综合性道路,比如清华。哪个对,哪个错,很难说,所以关于MBA的专业化很值得大家思考。

  领导还是迎合

  对用人企业是领导还是迎合,是中国的MBA教育中存在的另一个矛盾。中美&中法管理学院刘宝成院长认为,所谓市场导向和客户导向,更多强调的是迎合企业的需要,而现在中国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们也不知道企业前途会是怎么样,更不用说到国际市场的舞台上该怎么走。而商学院实际承载更多的使命就是应该教育人才,并不是简单输送帮助公司在短期内上市的人员。

  很多MBA学生到商学院来,他们希望能批发到一个立竿见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际上这样的人需要的只是一个培训甚至是一次咨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民助认为,MBA毕业生必须要有工作做,但商学院绝对不可以因市场的导向随意改变自己的MBA教育。“有很多学生说不要教我理论,给我支招就行了,但如果商学院这样做了,必然会影响未来的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酉民教授认为,MBA教育是在选择人、改变人、感动人,“而且我们感动的、改变的不是一般的人,是将来要从事管理、从事领导的人,MBA教育改变一个人等于改变一个企业,可以想像,通过我们商学院MBA教育改变了一批人,而这些人又会带领一批人成功地发展,这将是对中国的重大的贡献”。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