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月1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创业主张
武汉化
2005年01月18日 00:28:44

小井

  武汉人热衷过圣诞节,多少让人有些意外。2004年12月下旬来这里时,可以看见大凡像点模样的公共场所都被刻意装扮上了与圣诞有关的符号。酒店、商场、娱乐场所的服务员,大都一身与此相关的装束。当然,他们的举止还是那副典型的中国人模样,看不出多少宗教般的情怀。出租车司机说,圣诞节这一天,很多武汉人还要
狂欢,东西也要涨价。恰好十天前刚从以色列―――耶酥的诞生、受难地回来,此刻,置身武汉,遭遇本土化武汉化的圣诞节模样,竟多少生出些失语的感觉。

  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三楼东大厅举行的“首届中国青年创业周”洽谈会,同样呈现出让人惊叹的热度。23号这一天,几乎所有的参展摊位前,都人头攒动,来自全国不少地方的参展企业在努力推销自己的产品甚至观念,寻找合作的机会;而观众中不少人显然是有备而来,三个问题过完招,一旁人就能感受到武汉人异乎寻常的精明所在:热情有度,算计有术;该进则进,该退不留。从那些既是谨慎又是期许的目光中,可以感受到“交易”最原始、最本真的力量。除了实际购物外,市场还是重要的信息交流场所,仔细体味一下,那里可以交换许多看似虚空的东西,如语音语调、体态语、美感、谎言、智力、在信息不对称时的博弈水准等等。这在急切体现武汉国际化都市水平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也概莫能外。当然,在一家路边市场上也有人交换拳头,那当属另外一个范畴了。

  真不知道这样多的人是如何直奔主题、找到这“三楼东大厅”的。“国际”会展中心大门口除了不时可以看到扛着一袋大米走出农副产品展销会场的市民外,没见任何有关“洽谈会”的标识,更无人引导,但还是有那样多的人来了、找到了。或许对一些当地人来说这不是个问题,但对初来乍到者,没有这标识便有些找不到北了。武汉化有时也是问题。这就像武汉大街上那些旁边没设红绿灯的斑马线几乎都是摆设一样,因为绝大部分司机似乎都不清楚这条线的功能:让行人先走。作为对此没有规则的反弹,武汉的行人似乎可以任意穿越马路的任何地段。对于圣诞节,武汉化的速度很快,程度也高,但小小的斑马线――这样一个洋规则,在武汉还是水土不服。对外地人来说,站在旅馆的窗户边,看看马路上的情况,就知道这个城市的状况。

  这两天听见一位来此参会、事业有成的职业经理人感叹:从武汉人手中弄出点钱来真得很难。这是不是可以作出另外一种解读呢?武汉人的市场意识强,做生意谨慎有加,讲究公平交易,尊重规则。当真如此的话,对那些签了合同,来此创业的青年企业家们来说真是一件好事:市场意识强意味着规则意识强;至少在做生意这件事情上,武汉人的意识会比过马路现象好。不知这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如此?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