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上海话需要保卫,普通话如何推广
2005年01月26日 02:11:00

柏墉

  据1月22日《上海青年报》报道,鉴于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进驻上海后使用上海话的场合越来越少,上海话面临一个被遗忘(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窘境。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保卫”上海话。

  对于上海市人大代表的这一建议,我很不理解。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便是:上海话需要保卫,普通话如何推
广?

  当然,认为应该保卫上海话的人大代表提出了很多理由,解释为什么要保卫上海话。比如一位叫厉明的代表表示:方言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交流,更多的是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之所以要重视上海话的运用和教育,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最终目的是传承上海的地方文化。

  不否认这位代表的担心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同时认为这样的担心其实大没必要。上海话是自古以来就有吗?我看未必,因为上海作为一个大城市的存在应该不超过二百年时间―――这样一个时间相对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是一个什么数字?所以我们可以说,上海话从它产生到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大环境中形成的,也必然受中华文化大环境的影响。有什么变化,不要惊讶,更不要担心。

  从现实情况看,由于人口流动已越来越频繁,每一个地方的方言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因为对任何一个地方来说,无论当地人,还是外来人,当他们语言交流有困难时,自然会采用方便沟通的普通话。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方言的作用自然不断减弱,普通话的作用不断增强。这种现象从推广普通话的角度看是一件大好事,怎么上海代表反倒觉得危险呢?

  在我家乡,中小学生几乎都说普通话。纯粹从口音角度来说,他们都已不是本地人,但我没感觉有什么不好。比如我15岁的儿子,现在虽然多少还能说一些本地方言,却远没有说普通话来得流利。之所以这样,一方面与他接受的学校教育有关(本地中小学规定:学生在学校,尤其是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同时我们夫妻都支持他说普通话。我们觉得,对于他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如果不能流利使用普通话,将来就业时会面临巨大障碍。

  假如有更多的人持这位人大代表的想法,我担心国家推广普通话的计划难以顺利实施;我更担心,如果每个地方的人大代表都有类似想法并付诸实施,不要说融入全球化,全国化沟通都成为很大的难题―――这于国家何利?于生活何利?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