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2月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曾经被人冷落的话题又成了媒体焦点
燃油税迟迟没有出台障碍在哪儿
2005年02月04日 01:23:11

记者 郭永刚

  本报北京2月3日电

  燃油税没排上日程

  “据我所知,目前有关部门还没有关于燃油税是否出台的具体操作。”知名财税专家、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说。上周,他曾肯定地对记者表示,今年不可能开征燃油税。

  参与燃油税方案制定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的人士日前向媒体表示,方案的出台并未排上日程。国家税务总局一位权威人士说,“现在还没有开征燃油税的迹象”。财政部财科所税收政策研究室主任孙钢也认为,“燃油税出台(目前)不是特别迫切”。

  曾经被人冷落的燃油税话题,最近又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一些媒体引用专家的话说,今年燃油税肯定会出台;另一些媒体则称,燃油税今年仍将难产。

  “什么时候开征燃油税,决策部门有自己的考虑。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2月1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博士告诉记者,它不是学术问题,专家只能提出建议或者“瞎猜”。

  刘博士表示,目前的燃油税方案是多年前制订的,方案需要完善,但如何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研究。

  “今年肯定不会出台。”记者近日电话采访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养路费征稽所时,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工作人员称:“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停征养路费的通知,所以今年肯定不会开征燃油税。”

  燃油税为何成热点

  开征燃油税的动议,是1994年正式提出的。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等,拟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1998年10月,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里,将“燃油附加费”改为“燃油税”。1999年10月31日,《公路法》修正案获得通过。

  高培勇说,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是全面清理和规范收费,逐步实行“费改税”。城市公路收费改革(即开征燃油税)是“费改税”的一个突破口。另一个突破口是农村税费改革。

  有关部门按照海南征收燃油附加费的思路,制订了燃油税初步方案。然而正要实施时,国际油价开始大幅上涨。于是,2000年左右,“费改税”的重点转向对经济影响较小的农村税费改革。

  “当时燃油税没有出台,一方面有油价过高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费改税’的重点已经转移。”高培勇说。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2000年前后燃油税推出功亏一篑,与当时需要安置27万名路桥收费人员有很大关系。“那之前,税务部门提出要接收12万人,没料到一下子多出了15万人”。

  2004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从2004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在5年内取消农业税,以减轻8亿农民的负担。至此农村税费改革告一段落。

  “但‘费改税’的重点目前还没有转向燃油税改革。不知为何,媒体开始‘豪赌’燃油税今年是否出台。”高培勇说。

  据了解,媒体此次对燃油税的集中报道,起源于去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的一句话。去年11月22日,陈清泰在上海中欧国际汽车高峰论坛上表示,燃油税方案已经制订,现在没有开征,是因为油价太高。

  今年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经过几年研究,中国在征收燃油税方案上已有了初步的意见。”但燃油税改革方案仍将“择机”出台。

  1月2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报告说,我国已经制订征收汽车燃油税的方案,并将择机在全国公布推行。这份报告,将媒体的报道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油价太高是不是主要障碍

  从2001年至今,国家税务总局两任局长金人庆、谢旭人均多次对外发布过燃油税将“择机开征”的权威消息。但从最早被提出到现在,已经10年了,燃油税一直难产。有媒体称,加上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权威人士和权威机构至少已经是第四次表示将“择机”出台。

  “每年都说‘择机’出台,但这个‘机’什么时候才能来呢?”一位新浪网友问。

  对于燃油税难产的原因,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的解释是,燃油税改革方案出台受价格因素影响,现在原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桓教授说,我国原油相当一部分依赖进口,而近年来,国际局势持续动荡,特别是中东局势不稳定,导致油价居高不下。目前93号汽油价格为每升3元以上,若每升再征收1元至1.15元或30%至50%的燃油税,很多普通汽车拥有者将很难接受。

  据介绍,最初设计燃油税方案时,国际油价为15美元/桶,后来,业界根据国际油价走高的趋势普遍认为,推出燃油税方案的适度空间为“国际油价20美元至25美元”。

  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回升较快,上周国际油价逼近每桶50美元大关。2004年国际油价最高曾涨至每桶55.67美元,去年11月底回落至每桶42美元左右,随后一直处于高位震荡态势。

  1月31日,鹿特丹、纽约和新加坡三地成品油加权价格涨幅约为39%。国家发改委规定,如果三地市场成品油加权价格涨幅高于8%,将调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2月1日起,中国石化上调了旗下炼油厂汽油、柴油价格,其中90号汽油、柴油出厂价每吨均上调210元,93号和97号汽油出厂价每吨分别上调223元和235元。

  分析人士称,尽管能源专家分析认为,最近成品油零售价不大可能上涨,但按照官方的解释,涨价压力延迟了燃油税的出台。

  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博士则认为,“燃油税迟迟不能出台,主要原因是不是油价居高不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他解释,这是因为,什么是合理油价、什么时候油价能降到合理水平、降到合理水平后会不会马上涨上去,都是不确定因素。

  “其实,燃油税何时出台,与油价没有必然联系。”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认为,高价时更应该出台燃油税政策。理由是,汽油、柴油本来是稀缺资源,在价高时出台燃油税政策,更可以促进节油。

  根子是利益分配问题

  “燃油税迟迟不能出台,主要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的张德勇博士说。

  张博士所说的,主要是交通部门和税务部门利益分配、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者说,推行燃油税的最大阻力首先来自公路交通部门,因为费改税后,交通部门不仅失掉了一大块收入,最重要的是失掉了上路稽查的权力。

  《经济观察报》的报道说,燃油价格归国家发改委管,开征燃油税肯定会使油价上涨,所以,年内能否推出要看发改委的意思。

  交通部的态度,也决定了燃油税政策能否顺利出台。该部公路司一位官员日前表示,“我知道财政部一直在搞燃油税,但他们一直没征求过我们的意见”。这位官员说,燃油税的开征显然要涉及到养路费等,“人家车主养路费一交就是半年或一年,怎么转换?”此外,开征燃油税还要涉及到通行费的取消,交通系统几十万路桥收费人员如何安置,也是个问题。

  交通部网站介绍,公路司的一项职责就是负责全国公路规费稽征、公路养护、路政、收费公路的管理。

  推行燃油税的第二大阻力来自地方政府。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者解释,现在的养路费属于地方政府收入,改为燃油税后就会中央占大头;现有的路桥收费也是由公路监管部门来收取,其中相当一部分也会进入地方政府,而改成燃油税后,这笔钱将上缴国家财政。

  在哪个环节征收燃油税,也是燃油税多年来“呼之难出”的一个原因。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桓教授说,如果在工业生产环节――原油厂征税,有可能导致加油站通过私人油站购油,此举将“鼓励”原油走私。而如果在销售环节――加油站征税,必须在各加油站配备税控机,要投入大量成本不说,如何管理也是个难题。

  另有专家称,燃油税的主要目的是节能。该税种开征后,小排量、低油耗轿车将更多地进入家庭。但许多城市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也成为燃油税出台前必须清除的障碍。

  交通部强调,燃油税的推出涉及五大方面:一是油品差异,柴油的使用情况更复杂,目前15%至20%的柴油用于汽车,80%以上用于发电、农机、火车、轮船和机械等;二是社会接受程度;三是运费增加将导致成本提高并广泛影响物价;四是贫困地区没有炼油厂,对增加运油费的承受力有限;五是政府、军队和社会团体的免费待遇将发生改变,一些国有运输企业会加速倒闭。

  “其实,这些细节问题燃油税方案都已经考虑到了。”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说。

  国家税务总局一位官员透露,该局局长2月1日在国税总局机关新春团拜会上部署2005年工作时表示,开征燃油税的前期工作已经到位,出台只待合适的时机。

  “不排除突然出台燃油税的可能性。”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说,方案已经制订好了框架,推出时只要改一下税率就可以了。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