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2月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萧乾译作全集》出版座谈会上专家纵论翻译界弊病
文学翻译界面临“青黄不接”
2005年02月06日 00:31:56

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樊鹏

  “萧乾先生在他的译作《好兵帅克》中,将标准音译的‘先生’翻译为‘报告长官’,这种翻译将‘官兵之间的空气’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在1月29日举行的纪念萧乾诞辰95周年暨《萧乾译作全集》出版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先生说,“萧乾在中西文化枢纽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把世界的精华贡献给中国
,又把中国的精华贡献给世界。译著《尤利西斯》是他翻译生涯里的一个高峰,同时表现了中国人在接受西方思潮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态度和胸怀。他的翻译,不仅是文字上的真实,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真实。”

  此次由太白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萧乾译作全集》共有10卷,是由萧乾夫人文洁若主编的。包括20世纪50年代萧乾翻译的《好兵帅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里柯克小品选》等,有粉碎“四人帮”后翻译的《培尔?金特》,还有萧乾80岁高龄的时候和夫人文洁若一起翻译的爱尔兰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与会的专家、学者指出,萧乾首先是作为著名作家和优秀记者闻名于世的。他的《剑桥书简》、《矛盾交响曲》等优秀的文学、新闻作品在各个时期广为流传,在中国文学史和新闻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作为一名文化使者和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萧乾翻译的文学、新闻作品更具有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太白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助理黄道京认为,萧乾先生翻译的作品总体上有3个特点,那就是得体、传神和幽默。他说:“萧乾和别人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幽默,他能够对原文的幽默有一种中国式的传达,让你琢磨起来很有味道!”

  萧乾和夫人文洁若译的《尤利西斯》中有这样一段。“声谴责曰:‘遭瘟之白痴!’‘冒失鬼!’‘乡巴佬!’‘侏儒!’‘私生子!’‘废物!’‘猪小肠!’‘乱臣贼子!’‘生在阴沟里的!’‘不足月份的!’‘闭上汝那为神诅咒之猴嘴,少说酒后之胡言乱语!’以举止温和镇静为特征之贤明绅士利奥波德亦建议曰:‘当前乃最神圣之时刻,亦为最不可侵犯之时刻。霍恩产院应为静谧氛围所笼罩。’”这段生动、幽默的翻译一直让翻译家屠岸先生印象深刻。

  在屠岸看来,用口语化、通俗化的文字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杂乱环境中不同人物的个性,首先得益于译者对于原著作者内心情感的把握,这种情感上的默契所产生的共鸣给读者带来了原著的文字效果。语言是有差异的,语言受到国界和地区文化的束缚。但是恐惧、愤怒、哀伤、高兴、兴奋等诸多情感的表现却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区文化的,种种情感表现是全人类所共通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屠岸说,“在翻译上打散原文,用中文进行传神的翻译。在不破坏文章原意的前提下,不屑于语法结构,可以添加一些或者省略一些东西,但是这不等于风格等同,译者和作者之间有种默契。”萧乾先生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使他在他的译作中不时地创造出一种“画境”。

  传记文学作家李辉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翻译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讲文学,只讲市场。对学生的语文、文学方面的培养不足,导致目前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水平在急剧下降。人们正为中国文学翻译界面临“青黄不接”的现象而普遍感到焦虑。

  据报道,上海最近举办了一次翻译大赛,由于缺乏出色译作,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则由一位新加坡参赛者获得。一位参加过鲁迅文学奖翻译作品评选的评委,曾讲到在前几届评选中,都因缺乏出色的译著而让评委踌躇再三,无法确定。随着一个个优秀的前辈翻译家的故去,中国翻译人才的“青黄不接”已经是冷冰冰的现实了。

  李辉说,五四以来,一代又一代著名翻译家不少都是集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于一身,如鲁迅、周作人、冰心、徐志摩、巴金、萧乾、杨绛、冯至、卞之琳等;有的翻译家虽以翻译为主业,但也有过文学写作经历和兴趣,并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出色的文学才华,如傅雷、朱生豪、董乐山等。他们的经历和翻译成就告诉我们,文学翻译需要的不只是外语的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对译者母语的修养、精神气质、文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并非说译者一定要是文学家,但一个译者如果母语表达尚且不能过关,又如何追求翻译的“信、达、雅”?一个从事文学翻译的人,连基本的文学气质和修养都不具备,连起码的文字写作都不合格,又如何能进入原作的文学世界,更何谈进入钱钟书所提出的翻译的“化境”?

  文学界和翻译界对于译著质量的忧虑是与近年来引进版的图书增多相伴而生的。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中外文学的翻译已经越来越广泛和频繁。据有关资料表明,仅以我国内地出版的外国文学读物为例,1949年至1979年期间,平均每年出书约172种,若除去“文革”这10年不计,每年也不过258种。1980年至1986年期间,每年出书增为657种,到1988年超过1000种。1992年我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以后,出书种数一度有所下降,而近几年又明显上升,现每年都维持在千种以上。

  曾经译有《追忆似水年华》第四卷,和米兰?昆德拉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无知》的翻译家许钧在谈到翻译质量问题时说,好的翻译绝对不是能很容易地造就出来。我们可以说出现一个十六七岁的写作天才,但一个人不到五六十岁是成不了翻译家的。现在中学生可以写小说,而研究生翻译一部小说都被怀疑能力不及。翻译到底有多难?许钧举例说,美国从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究机器翻译,到今天,科技都可以把卫星送上火星了,但通过计算机连一般的翻译问题都没有解决,何况是文学翻译。

  许钧说,我们现在翻译的东西很多、很丰富,总体而言水平不会比以前差,甚至还有所提高。但由于总量多,其中不好的也相应地多了,就凸现了这种问题。其实现在一些文学名著重译本就比以前的要好。

  但是,现在有些出版社本身没有力量、没有良好的编辑人才。甚至有些出版社为了抢占市场,让不懂外文的人去抄译、剽窃名著。这是图书出版的整个管理机制出了问题。

  许钧说,现在的翻译质量问题不能怪译者。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有真正高水平的编辑队伍,编辑本身要精通外语,要有一些翻译批评家,有大众媒体刊登翻译文学的批评文章,这样才能建立健康的机制来保证翻译的质量。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